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语义因素——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6h】

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语义因素——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A List of Tables

A List of Figur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3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 Unaccusative Hypothesis

2.2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Overpassivization of Unaccusative Verbs

2.2.1 The Overpassivization Phenomenon

2.2.2 Accounts of the Overpassivization of Unaccusative Verbs

2.3 Originality of the Study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Data Collection

3.3 Procedures of the Study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Frequencies of Overpassivization of Five-Group Unaccusative Verbs

4.2 Causes of Overpassivization of Five-Group Unaccusative Verbs

4.2.1 Causes of Overpassivization of Group One

4.2.2 Causes of Overpassivization of Group Two

4.2.3 Causes of Overpassivization of Group Three

4.2.4 Causes of Overpassivization of Group Four

4.2.5 Causes of Overpassivization of Group Five

4.2.6 Summary

4.3 Revisit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Overpassivization of Unaccusative Verbs

4.3.1 The Animacy

4.3.2 The Agentivity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References

Appendices

Publication

展开▼

摘要

Perlmutter于1978年从关系语法的角度提出了“非宾格假设理论”,之后Burzio(1986)在Chomsky的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根据非宾格假设理论,传统语法下的不及物动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宾格动词,如die,come,disappear等;另外一类是非作格动词,如work, walk,laugh等。从表面上看这两类不及物动词在句子中的语序均为NP+VP,但这两类不及物动词语义和句法特征却不同。研究表明,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非宾格动词时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发生机制,研究结果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母语迁移假说、及物化假说、名词短语移位标记假说、词汇语义角度的研究以及语用因素的作用等。
  但是,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内部存在系统差异,并且具有层次性。Sorace(1995a)进一步补充了“非宾格假设”,提出“不及物动词层级分类”理论。该理论认为,非宾格动词可以细分为核心非宾格动词、周边非宾格动词;非作格动词也可分为核心非作格动词和周边非作格动词。这些层级主要是根据动词的终结性和施事性确定的,从核心非宾格动词到周边非宾格动词终结性递减而施事性递增,这导致非宾格动词的习得难易程度不同。
  本文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为数据来源,以“不及物动词层级分类”为理论基础,并以此为标准把选取的十五个高频非宾格动词分为五组,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现象,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不同类别的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程度是否有显著差异?在语料库中不同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语义原因是什么?
  本文首先对15个高频非宾格动词进行检索,然后从检索的结果中算出被动泛化率。通过对比不同类别的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率,验证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词汇语义的敏感度。结果表明:1、多独立样本的参数检验表明不同类别的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作为不及物动词层级分类决定因素的终结性在非宾格动词的习得中不起决定性作用。然而,不同类别的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率有细微差别,其中第一组和第五组差别比较明显。本研究得出了中国学生的英语非宾格动词习得顺序,即“第一组>第四组>第三组>第二组>第五组”,这和Sorace& Shomura(2001)提出的顺序相类似,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不及物动词层级分类”理论。2、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具体原因各异,例如母语因素和语用因素。本研究质疑母语迁移说,支持语用理论说,并且发现目标语对中介语的影响也可能造成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3、影响中国学习者非宾格被动泛化的语义因素有两个,即生命度和施事性。大多数被动非宾格动词的主语是无生命的。Croft(1995)认为无生命体和抽象概念经常被用作宾语。当无生命体或抽象概念出现在主语位置时,学习者倾向于把其当作前移的宾语和受事,并且把其被动化。这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以无生命体为主语的非宾格动词易于被动化。非宾格动词表达了隐性及物性,及物性是动词被动化的前提。施事性是一个重要的及物性参数。随着施事性递增,被动泛化率也相应地增加,表明了非宾格动词的施事性影响着其被动泛化率。
  本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非宾格假设理论以及前人对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研究,详细阐释了从语义方面对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研究。第三章介绍了研究问题、研究工具以及研究步骤。研究结果与讨论呈现在第四章,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不及物动词层级分类”理论,并且得出主语的生命度以及动词的施事性影响着中国学生对非宾格动词的习得。最后一章概括性地总结了全文,包含主要研究结果、研究启示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且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