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感伤中凭吊——蒋韵小说特质探析
【6h】

在感伤中凭吊——蒋韵小说特质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章 蒋韵小说的感伤特质及价值评估

第一节 何为“感伤”

第二节 时代的凭吊,生命的挽歌

第三节 文坛的别样风景

第二章 构成蒋韵小说感伤特质的艺术元素

第一节 人物设置:“爱”的圣徒

第二节 叙事策略:情绪叙述

第三节 氛围营造:诗意、幻灭

第三章 蒋韵小说感伤特质的成因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

第二节 童年经验与人生体验

第三节 文学认同与审美趋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徐则臣从1997年开始写作,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四部长篇小说,斩获多个文学奖项,部分作品也在国外流传。他被称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他的作品“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目前,学术界的各种评论主要集中于徐则臣小说的三类题材:“京漂”、“故乡”和“谜团”系列。自《跑步穿过中关村》面世之后,其作品被冠以“京漂小说”、“底层文学”之名,成为70一代辨识度高的作家。然而,这对徐则臣来说并非幸事。尽管他的小说涉及“京漂”,但由此便定义他是写“京漂”的作家,这对他来说过于片面,徐则臣的小说并不仅仅涉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在对琐碎生活钜细靡遗的表现之下,作家的所思所想为一种更加超验、更具思辨性的“出走”主题表达。
  《啊,北京》作为徐则臣的早期代表作,表征的是诗意天真的北京想象,苦涩的生存现实被主人公的盲目乐观冲淡;到了《跑步穿过中关村》,敦煌开始质疑现状,圆满的生活理想在现实的撞击下出现裂痕;《天上人间》《我们在北京相遇》《把脸拉下》则代表了追梦人梦境的破碎;《夜火车》的出现深化了身份悬空给个体带来的困难。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自我寻求中裹挟着欲望话语的媚俗,个体置身于固有体制时心神难宁,“出走”后生存之境艰险复杂,个体与现代化进程的角力远没有结束,而这些写作旨趣都凝聚在作家“出走”主题的阐释之中。因此,论文第一章首先基于文本对徐则臣小说中的出走及回归意识作出解读。出于自我寻求、突围心灵痼疾、叛逃父辈文化的渴望,小说中的人物纷纷告别故土,奔向城市,然而生活的困境仍然存在,于是归乡与否成了另一个需要被正视的难题,作家的表达旨意是,需要一场身体和灵魂的同步返乡,唯此才能真正心安。第二章从艺术层面分析徐则臣的写作特色。作家在写作中融入了个人悲观理想主义者的人生观,因而“出走”群体的出走必然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也有理想和现实抵牾后的悲观情绪,其次,作家秉持现实主义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对生活进行客观呈现,凸现以经济突变为特征的中国城市化实践之路的艰深、复杂以及个体在此过程中遭遇的疼痛和尴尬。第三章主要阐释徐则臣小说“出走”主题的意义与价值。在作家的表达序列中,人物“出走”后遭遇现代化的生存法则,个人身份已然处于生存基础和文化意义上的双重悬空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生存困局,而“出走”群体的归乡行为实际上是以重构文化身份的努力突围当下的混沌生活,凸显行走的力量。与善良、温情的直白表露不同,徐则臣的小说更倾向于对美好、正大的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释放人物的焦虑和疑惑,试图解决精神世界的心安问题。在此番表达中,作家以无差别的爱意关怀着每一个“出走”个体,构建灵魂关怀的叙事维度,显示当代英雄的感人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