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预测控制的小型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研究
【6h】

基于预测控制的小型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外无人直升机研究现状

1.3 国内无人直升机研究现状

1.4 小型无人直升机关键问题研究现状

1.4.1 小型无人直升机建模

1.4.2 小型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控制算法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型无人直升机建模

2.1 小型无人直升机介绍

2.2 旋翼空气动力学

2.2.1 旋翼几何结构

2.2.2 旋翼空气动力

2.2.3 旋翼陀螺进动

2.3 小型无人直升机建模

2.3.1 Kane 方法介绍

2.3.2 直升机运动学建模

2.3.3 直升机动力学建模

2.4 模型验证与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显式预测控制原理

3.1 预测控制研究现状

3.1.1 预测控制应用现状

3.1.2 预测控制复杂度简化

3.2 显式预测控制算法

3.2.1 显式预测控制受约束调整器问题

3.2.2 显式预测控制受约束跟踪问题

3.2.3 状态估计

3.3 显式预测控制算例

3.4 小结

第四章 小型无人直升机控制器设计

4.1 姿态控制器设计

4.1.1 EMPC 姿态控制器设计

4.1.2 PID 姿态控制器设计

4.1.3 航向角控制

4.1.4 姿态控制仿真实验

4.2 速度控制器设计

4.2.1 速度控制实现

4.2.2 速度控制仿真实验

4.3 位置控制器设计

4.3.1 位置控制器实现

4.3.2 位置控制仿真实验

4.4 转向运动与平面运动的耦合

4.5 小结

第五章 小型无人直升机控制器鲁棒性能及路径跟踪仿真实验

5.1 鲁棒性能实验

5.1.1 控制信号有干扰情况下的仿真实验

5.1.2 机体变质量情况下的仿真实验

5.1.3 外界风干扰情况下的仿真实验

5.1.4 综合干扰情况下的仿真实验

5.2 路径跟踪仿真实验

5.2.1 路径跟踪实现方法

5.2.2 矩形路径跟踪仿真实验

5.2.3 “8”字形路径跟踪仿真实验

5.3 小结

第六章 小型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实现与飞行试验

6.1 飞行控制系统实现

6.1.1 飞控系统结构

6.1.2 飞控系统传感器

6.1.3 机载嵌入式系统

6.1.4 机载飞行控制系统软件

6.1.5 地面指挥控制系统

6.2 直升机参数辨识

6.2.1 地面实验台架

6.2.2 信号滤波

6.2.3 姿态控制信号与姿态角关系

6.2.4 总距输入信号与直升机升力的关系

6.2.5 直升机基本物理参数测量

6.3 飞行控制试验

6.3.1 悬停控制试验

6.3.2 平飞控制试验

6.3.3 转向控制试验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直升机可以定点悬停、垂直起降,具有其它飞行器所不具有的突出优点,广泛应用在航拍、侦察等各个领域。小型无人直升机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结构简单,加载自主飞行控制系统以后还可以实现超视距飞行,能够完成许多常规飞行器所不能完成的任务。研究开发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无人直升机本身是一个典型的欠驱动、强耦合、时变、有操纵滞后的非线性系统,开发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针对当前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一款单旋翼带尾桨式小型航模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显式预测控制(EMPC)算法的小型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并通过飞行试验进行了实飞验证。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小型无人直升机建模和大型直升机相比,小型无人直升机没有挥舞铰,其主旋翼具有更强的刚性和更高的转速,且主旋翼惯性效应非常明显,因此在建模中不仅将机体视作刚体,还将主旋翼也视作刚体,采用双刚体建模。论文以便于旋转运动学线性化的Yaw-Pitch-Roll(YPR,航向-俯仰-横滚角)为欧拉角,采用便于计算机求解的Kane方法详细推导了小型无人直升机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简化。2)飞行控制器设计针对常规无人直升机控制器不能有效处理执行器约束、输出约束以及操纵滞后等问题,本文采用预测控制算法实现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控制。但传统的预测控制需要在线优化,因此需要较大的计算量。为此论文引入显式预测控制算法。显式预测控制算法将在线优化问题离线化,在线计算时只需要查找相应的控制区域,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到控制量,因此非常适合嵌入式系统应用。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器分为内环和外环,内环完成姿态控制,外环实现位置、速度控制。论文采用EMPC算法完成了姿态控制器、速度控制器和位置控制器的设计。3)鲁棒稳定性研究直升机在飞行中常会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因此控制器的鲁棒性就成为衡量控制器优良的重要指标。为考察EMPC的鲁棒稳定性,论文研究了飞行控制器在控制信号有干扰、机体变质量、外界风干扰等情况下的鲁棒稳定性,并和PID控制器进行了对比分析。4)路径跟踪能力验证为了验证飞行控制器的路径跟踪能力,文中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飞行控制器跟踪矩形路径和“8”字型路径的能力。仿真实验表明,相比PID控制EMPC控制器具有较好的路径跟踪能力。5)实飞试验为验证飞行控制器的实际飞行性能,论文首先对实飞试验中需要知道的一些具体物理参数进行了辨识,然后在飞行实验室内进行了实飞试验。实飞试验表明,无人直升机姿态稳定,其俯仰角的变化范围在-2.9°~2.9°以内,横滚角的变化范围在-2°~2°以内,航向角变化不超过-2.9°~4.6°;无人直升机位置控制精度良好,其纵、横向通道位置精度达到0.15m,高度控制达到0.05m,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应用需要。6)转向控制中的去耦问题针对直升机在转向过程中影响平面运动控制精度的问题,论文采用补偿算法对控制器进行了改进,并利用仿真和实飞试验进行了验证。仿真和实飞试验都表明,改进的预测控制算法能够较好的抑制这种耦合,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围绕小型无人直升机控制器设计,本文从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主要贡献包括:论文提出将显式预测控制应用于6自由度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以YPR为欧拉角,采用Kane方法创建了小型无人直升机数学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和显式预测控制算法设计了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器、速度控制器和位置控制器;另外,对于转向运动和平面运动之间的耦合论文还提出采用补偿算法进行改进。论文通过仿真和实飞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所提方法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