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家诗意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6h】

道家诗意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第一节诗意人生概念的界定

一、现实生活

二、诗意人生

第二节选题缘由与资料来源

一、选题缘由

二、资料来源

第三节学术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意义

一、学术研究现状

二、本文研究意义

第一章老庄诗意人生理论的一脉相承

第一节“人法自然”的生命观

一、返朴归真——人性本初状态的回归

二、生死自然——理性面对生命的起始

三、顺应自然——生命状态的有效延续

第二节“为无为”的人生追求

一、上善若水——理想人格的展现

二、“为无为”——事半功倍的收获

第三节生命价值的张扬

一、珍视生命可托天下

二、爱惜生命以尽天年

三、尊重生命获得乐趣

第二章庄子诗意人生理论的推陈出新

第一节参悟生死的人生智慧

一、人生的苦短

二、死亡的价值

三、死后的乐趣

第二节构建“逍遥游”式的诗意人生

一、庄子理想中的人生状态——逍遥游

二、庄子理想人生状态的生活化——大鹏展翅

第三节迈进诗意人生的创意

一、营造平淡冲和的心灵世界——坐忘

二、省略快乐的标准——至乐无乐

三、发现生命中的特质——残缺美

第三章道家诗意人生的践行者

第一节昂然出世的“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一、执着的追求——自然

二、超然的境界——心隐

三、诗意的生活——桃花源

四、富足的心态——容膝易安

第二节灵动的诗仙李白

一、饱含诗意的政治理想

二、痛饮之后的心灵释放

三、大鹏展翅的自由追求

四、“物我合一”的人生诗化

五、“功遂身退”的人生理想

第三节傲然世间的隐者苏轼

一、至乐的情怀

二、悠然的雅趣

三、新颖的视角

四、理性的回归

第四节道家诗意人生的践行启思

一、再看“人的回归”

二、诗意人生的微妙

三、诗意人生践行者的功劳

结论

第一节道家诗意人生的源泉

一、诗意人生源于自然

二、诗意人生源于心灵

三、诗意人生源于珍惜

四、诗意人生源于淡泊

五、诗意人生源于创新

六、诗意人生源于梦想

第二节道家诗意人生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道家自然无为的根本原则出发,发掘老庄道家哲学在人生关怀上所蕴涵的深刻智慧,即“人法自然”的基本牛存原则。从身重物贱、心理富足的理论阐发,到返朴归真、随遇而安的实践指导,再到生死自然、精神逍遥的终极关怀,系统地建构了诗意人生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 作者认为,诗意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因时而迁,一切以自然、适性成为评价标准,因此,诗意人生可能存在于感性、理性、直觉甚至梦境之中。诗意人生既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更是一种游刃于个性张扬和社会承受限度之内的生存技术和艺术。正是这种高超的人生技艺,使人生在面临困境和残缺时,也能张扬价值、释放美丽。 在文章的架构上,作者通过理论阐释与实践论证,历史回溯和当下肩示等纵横交错的立体手法,展示了诗意人生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取向。老庄道家的诗意人生是建立在充满人生关怀和社会关怀的人生观基础之上的。它那“人法自然”的生命观,“为无为”的人生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珍视与生命价值的张扬,构成了老庄道家的诗意人生理论。在这种旷达超越的人生观指导下,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又进一步开始构建其诗意人生的理想蓝图,使老庄道家诗意人生的创想具有了可操作的方法。直到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陶渊明的昂然出世,“诗仙”李白的以退为进、灵活机动,文豪苏轼的傲然世间等道家诗意人生践行者的出现,以他们或“出”、或“入”,抑或介于出入之间,不尽相同的人生轨迹,向世人们展现了道家诗意人生的不同样态。表现了道家诗意人生的健康、智慧与悠然、从容,以及诗意人生践行者个性的自然回归、展放与生命价值的完美挥发。让我们能更真实、更具体地从“理论形成”与“生命实践”去感知诗意人生,并发现诗意人生的六大源泉,即:诗意人生源于自然,源于心灵,源于珍惜,源于淡泊,源于创新,源于梦想。从而阐发出道家诗意人生理论对现代人生的有益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