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研究
【6h】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选题依据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主要不足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理论阐释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仪式的内涵

(二)仪式教育的内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内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特点

(一)仪式教育象征性与大学生获得感的统一

(二)仪式教育集体性与大学生归属感的统一

(三)仪式教育神圣性与大学生体认感的统一

(四)仪式教育程序性与大学生参与感的统一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类型

(一)通过型仪式

(二)节日型仪式

(三)纪念型仪式

(四)竞争型仪式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核心价值观仪式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仪式理念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积淀

(四)国外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思想的有关镜鉴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功能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功能依据

(一)仪式教育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二)仪式教育刨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情境

(三)仪式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果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功能表达

(一)文化传承功能

(二)情感升华功能

(三)行为规范功能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层面:主观认识不足

(二)策划实施层面:过度追求表面化

(三)组织参与层面:参与度不高

(四)管理机制层面:保障机制不健全

(五)社会环境层面:多种社会思潮影响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仪式教育的主体意识不够强

(二)仪式教育的文化意义不充足

(三)宣传力度和组织参与不到位

(四)高校对保障机制投入不售多

(五)仪式教育的外部环境不稳定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水平的提升路径

(一)有效整合校内与校外仪式教育资源

(二)合理整合传统与现代仪式教育资源

(三)吸收整合国内与国外仪式教育资源

二、精心策划仪式教育程序,创设良好的仪式教育情境

(一)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抓住仪式教育的关麓

(二)综合多符号艺术渲染,营造适宜的仪式氛围

(三)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仪式教育的新平台

三、加强仪式宣传和组织参与,提高大学生参与度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

四、健全相关保障机制,确保仪式教育长期开展

(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仪式教育顾利进行

(二)建立反馈评价机制,促进仪式教育效果的稳步提高

(三)构建仪式教育监督机制,避免仪式教育形式化、功利化

五、营造健康社会氛围,构建稳定的仪式教育环境

(一)国家方面:营造主流文化氛围

(二)媒体方面:营造健康舆论氛围

(三)家庭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已经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脑中心中?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成效?如何引导价值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这些新问题、新任务需要我们从转变培育践行方式加以思考、研究、落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仪式教育,提出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通过组织开展仪式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理论灌输、政策调控、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等传统教育方式外,还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形式新颖、易为大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比如仪式教育,以此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仪式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具有内涵表述象征性、主体参与集体性、场域渲染的神圣性、程序开展规范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学习核心价值观理念中引导价值回归、继承传统文化、提高情感认同、规范言行举止。然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层面主观认识不足、策划实施层面表面化严重、组织参与层面周知度不高、管理机制层面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环境层面受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涉及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不够强、仪式教育设计及程序不丰富、宣传力度和组织参与不到位、高校对保障机制投入不够多、仪式教育的外部环境不稳定等方面。
  针对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面临的困境,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至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充分认识仪式教育价值,有效整合仪式教育资源;精心策划仪式教育程序,创设良好的仪式情境;加强仪式宣传和组织参与,提高大学生参与度;健全相关保障机制,确保仪式教育长期开展;营造健康社会氛围,构建稳定的仪式教育环境。本文认为,只有长期坚持仪式教育,才能使仪式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