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研究
【6h】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创新创业

2.1.2 培育机制

2.2 主要理论依据

2.2.1 创新创业理论

2.2.2 三螺旋理论

2.2.3 个性发展理论

2.3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的基本要素

2.3.1 政府

2.3.3 企业

2.3.4 高校

2.3.5 个人

2.4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的特点

2.4.1 系统性

2.4.2 协同性

2.4.3 持续性

2.4.4 效益性

2.5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的作用

2.5.1 创新引导

2.5.2 个性发展

2.5.3 终身学习

3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现状及主要困境

3.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3.2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现状

3.2.1 政府层面

3.2.2 社会层面

3.2.3 企业层面

3.2.4 高校层面

3.2.5 个人层面

3.3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的困境

3.3.1 政府层面

3.3.2 社会层面

3.3.3 企业层面

3.3.4 高校层面

3.3.5 个人层面

4 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的经验与启示

4.1 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的经验

4.1.1 政府层面

4.1.2 社会层面

4.1.3 企业层面

4.1.4 高校层面

4.1.5 个人层面

4.2 英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的经验

4.2.1 政府层面

4.2.2 社会层面

4.2.3 企业层面

4.2.4 高校层面

4.2.5 个体层面

4.3 日本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的经验

4.3.1 国家层面

4.3.2 社会层面

4.3.3 企业层面

4.3.4 高校层面

4.3.5 个人层面

4.4 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的启示

5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系统及其机制探究

5.1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系统探析

5.1.1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系统的特点

5.1.2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系统要索间相互关系

5.2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研究

5.2.1 动力机制

5.2.2 风险控制机制

5.2.3 评估反馈机制

5.3 多主体协同培育机制运行的保障路径

6 研究创新与展望

6.1 研究的创新之处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2015年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了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党和政府的系列重大举措带动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宏观要求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当前形势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助推器,也是释放大学生就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重新阐释了“培育”的概念,并足于创新创业理论、三螺旋理论及个性发展理论,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的核心要素拓展为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个人。本文以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培育经验为案例,分析五大要素在培育机制中的作用和贡献,并对照国内的培育现状,找出制约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机制发展的困境。
  遵循相关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培育活动中主体间的激励关系以及协作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培育主体在培育活动中的功能和定位进行分析,重构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系统。基于对培育系统的探究,本文进一步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多主体协同的培育机制,并依次对其中的动力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开展讨论,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提出了完善培育机制的保障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