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藏传佛教度牒制度探究
【6h】

清代藏传佛教度牒制度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度牒制度及藏传佛教度牒制度的建立

1.1度牒制度及其演变

1.2藏传佛教度牒制度的兴起

第二章 清代藏传佛教度牒制度的文献与程序

2.1清代喇嘛度牒文献的分析

2.2清代藏传佛教度牒制度的程序

第三章 藏传佛教度牒制度在各地区的实施

3.1清代驻京喇嘛度牒制度

3.2清代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度牒制度

3.3清代甘、青、川、滇地区藏传佛教度牒制度

3.4清政府对西藏藏传佛教僧人管理概况

第四章 清代藏传佛教度牒制度的成效与现实借鉴

4.1清代藏传佛教度牒制度的实施成效

4.2藏传佛教度牒制度研究的现实借鉴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度牒是封建政府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具有限制僧尼数量和稽查约束功能,在汉传佛教管理中有悠久历史,是封建王朝监督和管理宗教事务的一种重要手段。自元代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奉行尊崇藏传佛教的政策,汉、藏、蒙的等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藏传佛教作为一种重要文化载体,逐渐向内地传播发展。北京、五台山等地出现了很多官建藏传佛教寺院,藏传佛教僧人开始留驻京城等地。众多留京藏僧为汉藏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却也增加了政府负担,甚至屡有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对藏传佛教僧侣的管理,尤其是在留京藏传佛教僧人数目限制和僧人行为约束等领域的管理迫待加强。
  清政府为根治留京藏僧人数过多以及为加强稽查约束,首先在驻京喇嘛中试行度牒制度。本文第二章以清代两份典型的喇嘛度牒为切入点,试图还原清代藏传佛教度牒概貌,并简要分析度牒的管理程序,包括相关管理机构、度牒禁令等事项,展现了清代藏传佛教度牒管理的方式方法与历史地位。在第三章梳理了清代藏传佛教度牒制度的发展历程:清代藏传佛教度牒制度萌芽于顺治时期,试行于康熙时期,在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推行于甘青等地区,到乾隆时期逐渐成熟,覆盖了京城、五台山、蒙古已及甘青等广大地区。藏传佛教度牒制度借鉴蒙藏地区宗教管理体制,以政令为制度保障,以寺院额缺和喇嘛口粮衣单为补充手段,体现了清代僧人管理的法制化理念。
  最后,笔者研究认为度牒制度的出现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清代对藏传佛教以管促控,以控带管的生动实践,是清代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控制力强化的具体表现。藏传佛教度牒制度是对元代、明代藏传佛教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升华,同时又是对汉传佛教僧尼管理模式的借鉴,是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产物。
  习近平同志指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点出了西藏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西藏,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藏传佛教管理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创新寺庙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研究前朝的管理做法和经验,必然会对今天的实践探究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