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肝炎苦参素磷脂复合物胶囊的药学研究
【6h】

抗肝炎苦参素磷脂复合物胶囊的药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引言

2正文

2.1KS-PLC的制备工艺研究

2.2KS-PLC的理化性质和质量标准研究

2.3KS-PLC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2.3KS-PLC的肝细胞通透性研究

2.4KS-PLC的药动学研究

3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综述国内外磷脂复合物研究综述

展开▼

摘要

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高达20亿人,而我国更是乙型肝炎的高度流行区,HbsAg携带率为9%-20%,其中约有20%发展成各种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5%-10%最终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本课题是基于上海市科委2005年中药现代化专项《“导向抗病毒治疗模式”与抗肝炎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PLconrplex)技术平台的建立及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研制》(05DZl9711)。结合临床实际,选择对治疗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作用的苦参素作为模型药物,在中医药理论及现代实验设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抗肝炎苦参素磷脂复合物(kushenin physpholipid complex,KS-PLC)及其胶囊的制备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稳定性、肝细胞通透性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以苦参素磷脂复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苦参素与磷脂的投料比(W:W)为1:1;主药苦参素的反应浓度为20mg/m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h;择优采取低温减压干燥法对KS-PLC进行干燥;加入适量辅料制备了KS-PLC胶囊,每粒装0.25g;并进行了中试生产,证明制备工艺基本稳定,对其进行高温光照及高湿试验等影响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KS-PLC性质基本稳定。 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扫描(DSC)对KS-PLC的部分理化性质包括:晶体特征、相变特征、水中的分散形态及油/水两相的分配系数等进行了测定,表明KS-PLC是苦参素和磷脂以弱键相互作用 形成的一种物质,复合物的相变温度明显较苦参素与卵磷脂低, KS-PLC较苦参素表现出较强的脂溶性。 在制剂质量标准研究中,将氧化苦参碱薄层色谱鉴别以及HPLC法测定苦参素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作为本品质量控制的指标。根据测定多批样品结果,暂定每粒胶囊含氧化苦参碱不得少于90mg。经过三个月加速试验和常温留样试验考察,结果三批样品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及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 利用大鼠肝细胞体外摄取试验评价了纳米粒的细胞通透性,结果无论培养时间长短,肝细胞对KS-PLC的摄取量均比对KS的摄取量高数倍,有的高达10倍以上,表明KS-PLC可使肝细胞对药物的摄取量明显增加,且摄取时间对摄取量有明显影响。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KS-PLC及苦参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素和KS-PLC的大鼠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苦参素和KS-PLC的药动学有一定差异,药时曲线下的面积有显著差异,KS-PLC的AUC为苦参素的1.4倍左右,显著提高了苦参素口服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有效的提高苦参素的生物利用度。 研究结表明:本品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具有较好的肝细胞通透性且生物利用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