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生态的故事到文本的转化——以即墨民间故事为例
【6h】

原生态的故事到文本的转化——以即墨民间故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论文的研究方法

1.4本文中几个主要的概念

1.5作为个案分析的民间故事传承人—徐伦成

2.原生态的民间故事

2.1原生态故事的来源

2.11即墨历史文化与民间故事来源

2.2原生态故事的存在特点

2.21原生态故事的“活态”

2.22原生态故事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2.3即墨特色民间故事存在特点

2.4原生态故事的流传

2.41民间故事传承人

2.42原生态故事传承的特征

3.原生态故事文本的写定

3.1原生态故事文本化的起因

3.11口头故事到文本化故事转变的内因

3.12口头故事到文本化故事转变的外因

3.13即墨民间故事传承现状

3.2民间基层文化工作者

3.3原生态民间故事文本化的方法

3.31原生态故事的搜集

3.32原生态故事的文本整理

3.4徐伦成整理的《即墨民间故事》内容

3.41传说故事

3.42生活故事

3.5原生态故事到文本化转变的变化

3.51添加故事名称

3.52增添人物

3.53故事的语言特色

3.54故事结构的特点

4.结论与思考

4.1原生态故事到文本转化的规律

4.2原生态故事现阶段的传承与保护

4.21民间故事现阶段的传承

4.22民间故事的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原生态故事是流传于民间的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形式,对于民间故事的口头性研究,近年来主要是对民间故事家的系统研究上,主要着重于对故事家的传承故事的搜集,研究其传承的路线、风格、环境以及总的文化特征等等。通过母题、类型、功能等的比较研究,探索中外民间故事或多民族民间故事传承中所发生流传变异情况。 然而,在对民间故事家的研究中,要么是单纯的口头讲述表演研究,或者是文本的比较研究,都只是追寻书面或是讲述活动的研究,而对于原生态的口头故事到成型的文本演变,即原生态口头传承的故事,如何进入搜集者的视野,搜集者是如何采录文本的,原始的记录文本如何成为整理出版的文本等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却很少有人论及。 本文以即墨民间故事为例,以民间基层文化工作者徐伦成对即墨民间故事的传承为个案,通过对故事母题、传承性质的比较研究,结合徐伦成的访谈,以他对民间口头故事由讲述到有意识的搜集整理,将口头性的民间故事文本化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为代表,研究口头故事由“活态”性和讲述中“程式化”的相对稳定性,是如何进入搜集者的视野,搜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整理时对口头故事所作的文学语言方面的改动,探讨原生态的口头故事到文本的转化规律。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原生态故事文本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以即墨民间故事为例,介绍原生态故事的“活态”性。 原生态故事来源于民众日常生活和生产,以口语为媒介,在民众口头传承,表达了民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愿望,也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状态。 民间故事的“活态”特征与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的结合,保持了民间故事旺盛的生命力。 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以徐伦成为代表的民间故事传承人。他们有着很好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不断地修正补充故事,很好的传承了民间故事。而原生态故事的传承大多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是故事传承的主要途径。 第三部分,原生态故事文本的写定。口头故事文本化是内外因共同促成的,文本化的故事克服了口头故事讲述的随意性,易逝性的特点,为故事和民间文化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基层文化工作者利用工作的便利,搜集民间故事,本着有助于教化的原则,有选择的整理民间故事,对故事进行逻辑方面的理顺以及语言的整理,添加故事名称,增添人物,大量使用谐音双关语,交替叙述等故事结构。 第四部分,总结原生态故事到文本转化的规律,故事文本化并不意味着故事流传的终结,在现实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电子资源,旅游资源等多种形式,保护民间故事,通过加大对民间故事的普查,保护传承人,政府提高重视等形式保护好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