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卧位经皮肾穿刺造瘘中结肠损伤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6h】

平卧位经皮肾穿刺造瘘中结肠损伤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2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部分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自1955年Goodwin首次成功应用肾积水的治疗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随着穿刺技术、器械以及管道的不断革新,PCL已从简单治疗上尿路梗阻发展到借助内窥镜的操作对肾内及中上段输尿管疾病的治疗,现在PCN是PCNL,取石前重要及必要的操作步骤。目前经PCN多采用俯卧位,并发症约为10%,随着技术、器械不断提升,俯卧位行PCN存在较多缺点且日益明显,如:需要特殊的俯卧位手术床,手术由插入输尿管导管截石位后再改变俯卧位行PCNL,延长了操作步骤;术中患者感觉不适且较难耐受长时间的手术,术中可导致循环及呼吸困难,尤其是肥胖患者和肺功能不好者;如果术中患者出现如腹腔、胸腔积液等意外,有必要行气管插管改全麻,会对麻醉师造成较大麻烦。因此,特别对于一些高危患者,俯卧位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经皮肾镜手术中,肾脏邻近器官损伤常有报道,但大部分以结肠损伤为主,结肠损伤是其中一个重要并发症,尽管结肠损伤的机率较低,但采用俯卧位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时,结肠损伤仍有发生。现国内外专家不断探索新的手术体位以克服俯卧位的不足。1998年Valdivia等率先报道应用平卧位对557例患者行经皮肾镜术,结肠损伤发生率几乎为零。于2006~2007年对86例患者采用平卧位行PCN,未出现1例结肠损伤。国外曾有学者从影像学方面探讨了PCN结肠损伤的发生率,国内则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故为了从影像学及解剖学上进一步探讨平卧位经皮肾穿刺造瘘的安全性及结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平卧位经皮肾穿刺造瘘中结肠损伤的影像解剖学研究肠损伤的机率、机制,再对432例患者的平卧位的腹部CT扫描片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平卧位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肠损伤的影像学机率和解剖学机制,熟悉肾与结肠等邻近脏器的解剖学结构,良好的解剖学将有助于为临床PCN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可为新术式和复杂性手术的手术方法及入路选择提供解剖学理据。 方法:对432例平卧位腹部CT进行分析,模拟自腰椎前切缘分别经过肾上极、肾门、肾下极的穿刺线,此线Poassopouos和Coworkers于1990年定义过,将结肠位置分为穿刺线前、线后或经过穿刺线,前者定义为无潜在损伤风险,后二者定义为有潜在损伤风险,从影像学及解剖学上分析平卧位PCN结肠损伤的概率和机制。 结果:经左侧肾上极、肾门、肾下极的穿刺中结肠有潜在损伤风险的分别为0、0、0.7%(3/432);右侧肾上极、肾门、肾下极的穿刺中无1例有潜在损伤风险。 结论: 1、数据显示,腹部CT片模拟平卧位行PCN,结肠损伤生几率低,结肠相对安全,故建议采用平卧位行PCN。 2、由于结肠位置的变异,术前最好常规行腹部CT了解结肠位置,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