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教学中归因训练对自我效能感下降抑制的研究
【6h】

生物教学中归因训练对自我效能感下降抑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部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一、概念的界定

二、测量

三、研究状况

四、研究领域及成果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部分研究的假设及理论基础

一、研究假设

二、理论基础

(一)归因理论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

第四部分研究的方法

一、被试

二、研究工具

三、实验方法:

四、研究过程

五、研究结果

第五部分综合讨论

一、学业成绩

二、归因倾向

三、自我效能感

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教学建议

第七部分本研究不足和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是上世纪发展出来的几家学习动机理论之一,自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海德(EHeider)提出归因理论、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自我效能感以来,有关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理论的研究就一直受到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年级、性别、认知风格等方面是否有差异;对不同学生宜采用何种归因方式等问题既是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颇有争议之处。 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成绩开始明显滑坡,按照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成正比的结论,势必在此时学生自我效能感也显著下降。本研究从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归因训练对生物学习自我效能感下降抑制入手,得出结论:归因训练可以抑制自我效能感下降。 本文首先探讨归因训练对生物学学业成绩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得出结论:归因训练能有效提高学业成绩;不存在性别差异;强化纠正积极归因法对男生效果好于女生;团体发展正确归因法对女生效果好于男生。强化纠正积极归因法对场依存学生效果好于场独立学生,团体发展正确归因法对场独立的学生效果更好。通过多元回归(linear-regression)分析,得出结论:知识在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上是按比例发展的,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线形关系,不是直线而是带峰谷的线。 随后用列联表(crosstabs)对归因倾向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总体上,实验班、对照班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实验班多于对照班)。引入调节变量后发现:不存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强化纠正积极归因法存在性别差异、团体发展正确归因法不存在性别差异。 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分析,得出结论: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生物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显著下降;实验班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对照班前后测差异极其显著,证实了归因训练可以抑制自我效能感下降。归因训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男生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女生前后测差异显著;不存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对照班自我效能感下降,存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场依存型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场独立型前后测差异显著。 另外,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正确归因与积极归因无本质区别,差异不显著。在构建课堂归因训练教学模式的同时发现: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最后建议: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行差异教学;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归因方式;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多种模式,不应拘泥于某种流行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