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11岁儿童击打高远球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6h】

3-11岁儿童击打高远球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法

2.2.3 录像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下肢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3.1.1 准备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3.1.2 引臂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3.1.3 击球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3.1.4 击球后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3.2 躯干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3.3 上肢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3.3.1 准备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3.3.2 引臂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3.3.3 击打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3.3.4 击球后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3.3.5 异侧臂在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类动作发展是一个研究“人类一生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这些变化的基础的过程以及研究他们的因素”的学术领域。理解人一生中动作的变化很重要,人的各种动作将会影响认知、情绪、智力等变化并且与社会关系紧密。清楚的认识到正常的动作发展规律可以使人在达到某一年龄阶段时期待这一动作的发生。
  人的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投、抛、接、攀、爬、挥击、钻、滚动、支撑等,这是人类一生动作发展的基础[1]。挥击作为基本动作之一,具有典型性,它是一种球类的用力技能,它有很多的运动形式,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常见的挥击形式包括鞭打、下手和上手击打、单手和双手击打,这些挥击形式都会很好的迁移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本课题以“击打”这一基本动作为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这一动作的发展序列,总结出具有相同特征的此类动作的发展特点,为体育教学服务。
  人类动作基本的动作技能包括位移、非位移以及操作技能三种。击打高远球基本动作由准备、引臂、击打和击打后四个阶段组成,其中击打阶段的上手击球动作是击打高远球的重要技术特点,而影响儿童该技术动作特点形成的因素包括头、躯干和下肢各自动作模式在四个阶段中的发展特征。
  儿童往往是动作发展领域最关注的焦点,在儿童时期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合理的基本运动技能,包括位移技能、非位移技能和操作技能,击打高远球即为操作技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随即抽取的3-11岁363名儿童进行击打高远球录像,并对录像文件按每秒24帧的格式进行图片分解,然后运用部分序列法逐一对图片进行统计,利用率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肩关节外展,屈臂”动作模式在3岁时数频就达到50.9%,而“快速挥臂”在3岁时就达到了67.4%。
  2、引臂阶段球拍所在位置的两个动作特征中,“球拍置于头侧”和“球拍置于体前”分别是3-8岁和9-11岁两个阶段的特点,均值分别为50.9%和46.8%;而最能反映个体上肢击球动作技术水平的“球拍置于脑后”动作特征,分别在4岁和6岁阶段的数频分别是10.7%和11.3%,然后在8岁和9岁分别达到27.3%和51.1%后又开始降低。
  3、3-11岁儿童在击打球阶段之前躯干动作模式特点表现为“面对来球方向”,而能显示儿童有“躯干转动”意向的动作特点发生在5岁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和引臂阶段的数频都占35.9%,而在击球阶段转体和转肩分别为23.1%和28.2%,同时,从6岁开始击球阶段儿童已经形成了双脚起跳的动作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