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考招生政策中的人本倾向研究(1977-2010)
【6h】

高考招生政策中的人本倾向研究(1977-2010)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概念界定

(五)文献综述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方法

一、“人本理念”:从社会理论到高考政策

(一)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从理念到理论

1.中国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

2.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意涵:核心价值的彰显

1.教育社会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观

2.以师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

3.以人的现代化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三)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与实践的融合

1.教育关怀和照顾少数民族学生

2.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独立自主、自由选择的权利

3.教育关注人生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获得幸福

(四)以人为本的高考招生政策——时代的召唤

1.以人为本——高考招生政策中核心价值的体现

2.人本倾向的高考招生政策——历史的选择

3.高考招生政策的评价维度

二、人本倾向:高考招生政策的价值演变

(一)历史转折中人本倾向初现端倪(1977—1984)

1.历史转折的时代背景

2.相关政策内容分析

3.政策特点总结

(二)改革探索中人本倾向持续发展(1985—1998)

1.探索中前行

2.相关政策内容分析

3.政策特点总结

(三)人本倾向深入渗透的新时代(1999—2010)

1.改革创新的新纪元

2.相关政策内容分析

3.政策特点总结

三、人本实践——高招政策对考生的影响

(一)“生命两重天”——报考政策对两姐弟的影响

(二)“给生命插上翅膀”——蒋方舟的自主招生录取故事

(三)“公民的教育人生”——监督管理政策的缺憾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访谈案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高考招生政策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对各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强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研究高考招生政策的意义不言而喻。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高考招生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理所当然应成为制定高考招生政策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试图扩宽教育政策理论研究的范畴和视野,进行了相关理论探讨,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同时,对我国的高考制度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指导下不断改革深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论文力图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如何变化发展的?(2)人本倾向在高考招生政策中如何体现及其各阶段的特点有哪些?(3)人本倾向的高考招生政策变化对高考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论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包括对人本思想发展历程的介绍以及论述以人为本的教育意涵和在教育实践领域的新发展,推导出以人为本的高考招生政策是时代的召唤,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接着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来展现人本倾向的高考招生政策的发展历程,包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人本倾向初现端倪(1977-1984);第二阶段人本倾向持续发展(1985-1998);第三阶段人本倾向深入渗透(1999-2010)。高考招生政策的阶段性发展历程表明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人才的选拔,没有停止过对高考招生工作的改革探索,不断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提高高考管理水平和保证高考公平、公正,维护每位考生的合法权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政策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招生政策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确:高考应当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成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积极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来揭示高考招生政策对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使高等教育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行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和保障,我国的高考招生政策需要关注于人的需要,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促进高考选拔人才的灵活化、多元化,为每一个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本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主体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政策分析与理论的结合,配以真实案例的印证,让人体会到我国高考招生政策的人本倾向发展趋势,深刻感受到高考改革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论文的分析结果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高考招生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