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语文教育目标归正与学生表达力的培养
【6h】

论语文教育目标归正与学生表达力的培养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消极语用:透视与批判

(二)积极语用:理论与概念

二、语文教育目标归正:培养表达力

(一)语文教育目标:观点与弊端

1、“思政中心说”:异化学科性质

2、“工具说”:抹杀主体思想

3、“语感中心说”:囿于阅读教学

(二)语文教育目标:归正与阐明

1、母语:概念和解释

2、表达:存在和价值

3、表达力:内涵与意义

三、偏废表达:现状与危害

(一)安于缄默,遮蔽自我

(二)惯于复述,理性寡薄

(三)缺乏评论,思想走弱

1、语文课程标准没有评论目标

2、作文题目不能引导评论

3、阅读教学缺少评论练习

四、培养表达力:方式和内容

(一)修订调整:课程内容

1、必修课程:内容丰富

2、课程体系:特点彰显

(二)更正改进:教学改革

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

2、教学方法:“留白”艺术

3、教学评价:激励自觉意识

五、全面提升:教师本体素养

(一)解放思想,异质阅读

(二)活化语用,兼顾说写

1、母语教师主持化

2、母语教师作家化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杜郎口中学教案与课堂实录

附录B “高中语文课堂分组教学”问卷调查

附录C 《荔枝蜜》课堂实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人的存在是以言语表达为表征,正是因为言语表达才使得人拥有了价值和意义。人的言语表达是文化命脉的承载,每个人优质的言语表达最终汇聚成祖国文化创造力,从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本论文以如何培养学生表达力的核心问题来展开。
  第一章是绪论。透视和批判当今学生一味接受,机械输入,同质输出的消极语用现象。接着从理论到概念系统地介绍了本论文的学理支撑——21世纪母语教育新观念:积极语用。
  第二章是语文教育目标的归正。梳理了从建国以来至今语文教育的目标,分析其三种主要观点均存在极大的弊端,最后归正语文教育目标为:培养表达力。界定母语,表达力的概念。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描述了学生偏废表达的现状与危害。分别为:安于缄默,遮蔽自我;惯于复述,理性薄寡;缺乏评论,思想走弱。
  第四章针对学生偏废表达的问题提出了培养表达力的具体方式和内容。修订调整课程内容:丰富必修课程的内容,彰显课程体系的特点;更正改进教学改革:“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留白”艺术教学方法和激励学生自觉意识的教学评价。
  第五章全面提升教师本体素养来培养学生表达力。母语教师要做到解放思想,异质阅读;同时,母语教师主持化和母语教师作家化,兼顾说写两大方面,活化语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