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6h】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史料信息的汲取

(一)史料与史料信息

1、史料与史料信息的概念

2、史料与史料信息的关系

(二)史料信息汲取的基本方法

1、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汲取

2、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汲取

3、文字史料信息和非文字史料信息的汲取

二、史料信息的鉴别

(一)史料信息鉴别的必要性

1、历史认识的间接性及史料的局限性

2、历史探究学习的内在要求

3、求真精神培养的前提条件

(二)鉴别史料信息的基本方法

1、鉴别史料信息价值之差异

2、判定史料信息来源之可信度

3、鉴别史料信息之内容

三、史料信息的整理

(一)史料信息整理的基本步骤

(二)史料信息整理的四种方式

1、时间序列

2、空间坐标

3、图表格式

4、逻辑要素

(三)论从史出,归纳史料信息的核心观点

1、史料信息归纳

2、归纳史料信息的思维方法

3、多维度归纳,分析史实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四、高中生史料信息处理能力培养的教学实例与分析

(一)策略研究的设计思路

(二)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

1、解读史料信息中的历史——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专题六第三课《罗马人的法律》为例

2、运用史料信息探究谎言背后的真相——以“卡廷惨案”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史料信息的处理是探索历史、学习历史的重要一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信息处理,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归根结底,史料信息的处理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凸显历史教学本质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当前历史教育实践的需求出发,结合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按照史料信息处理的内在理路,对如何在史料信息处理中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历史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具体地:
  绪论部分交待了本文的研究缘起、选题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史料信息处理”的研究情况,并对相关概念(如史料分析、史料阅读等)进行了界定和区分。旨在说明,从“史料信息处理”这一角度来探究历史教学问题,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内在价值。
  “史料信息的汲取”部分是史料信息处理的基础,主要阐述了从史料中汲取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过程。试图说明,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显性信息和挖掘隐性信息,也要善于关注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同时要注意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信息提取方法的不同。
  “史料信息的鉴别”部分是史料信息处理的关键,着重论述了鉴别史料信息的真伪和可信度。旨在说明,史料信息鉴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使用较多,难度较大的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判定史料价值差异的方法,学会辨别史料出处的真伪、史料记载人的信用以及史料内容的可信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专业素养。
  “史料信息的整理”部分是史料信息处理的重点,主要探讨了将所获取的史料信息分门别类,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呈现出逻辑性、层次性、系统性、结构性,并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法,揭示历史发展变化的轨迹或状态,论证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表明,史料信息整理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为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前面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论证,本文运用两个中学历史教学的典型案例,并进一步指出,在提高史料信息的处理能力过程中,需要增加历史知识储备,增强史料信息意识,以及配合正确的方法和长期的锻炼。
  最后的结语部分,一方面从宏观上对全文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史料信息处理的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思维训练过程。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对史料信息处理的细节部分进行了补充说明,并指出了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