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6h】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成人依恋

1.1.1 依恋的定义及发展

1.1.2 成人依恋的内涵

1.1.3 成人依恋的分类

1.1.4 成人依恋的测量

1.1.5 成人依恋的相关研究

1.2 自我同情

1.2.1 自我同情的概念和内涵

1.2.2 自我同情的成分

1.2.3.自我同情的测量

1.2.4 自我同情的相关研究

1.3 主观幸福感

1.3.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1.3.2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3 研究方法与假设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的选取

3.1.2 研究材料

3.1.3 研究程序

3.1.4 数据处理

3.2 研究假设

4 研究结果

4.1 成人依恋的数据结果分析

4.1.1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总体特征

4.1.2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具体特征及差异分析

4.2 自我同情的数据结果分析

4.2.1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总体特征

4.2.2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具体特征及差异分析

4.3 主观幸福感的数据结果分析

4.3.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特征

4.3.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特征及差异分析

4.4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情、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4.4.1 成人依恋与自我同情的相关

4.4.2 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4.4.3 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4.5 回归分析数据结果分析

4.5.1 成人依恋对自我同情的回归分析

4.5.2 成人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4.5.3 自我同情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4.6 成人依恋、自我同情、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5 讨论

5.1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现状

5.2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现状

5.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5.4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情、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5.4.1 成人依恋与自我同情的关系

5.4.2 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5.4.3 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5.4.4 成人依恋、自我同情、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6 结论

7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依恋是一种特殊而具体的情感倾向,它主要体现在两个个体之间强烈的情感联接。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开始步入成年早期阶段,它们的依恋模式也由婴幼儿时期的依恋基本上全部转变为成人依恋,他们的依恋对象主要为同伴和恋人,能否正确的处理好这些关系与他们的依恋模式有着重要的联系,而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幸福程度。
  本研究将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大学生自我同情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来考察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自我同情对成人依恋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惧型42%、冷漠型23%、迷恋型19%、安全型16%;大四的依恋回避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高于非独生子女。
  (2)大学生自我同情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均属于中等水平,各年级的总分差异不显著。
  (3)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焦虑维度与自我同情的自我宽容、自我确认、自我接受、情绪注意维度均为显著负相关;焦虑回避与自我调节、社会适应、自我确认和自我接受呈显著负相关;除了对健康的担心这一维度外,焦虑依恋与焦虑回避与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均负相关显著;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为显著正相关,并且自我同情的水平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也显著影响自我同情。
  (4)自我同情及其自我确认、自我接受和情绪注意维度作为成人依恋的焦虑依恋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