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用派”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研究
【6h】

“语用派”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3.基于新一代语文名师研究的思考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1.创新性:丰富新一代语文名师研究

2.必要性: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3.重要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贡献

(四)概念界定

1.语用派

2.语用型教学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一、“语用派”教学思想:语用教学观

(一)刘仁增及其语用教学新思想

(二)魏星及其言语生成教学主张

(三)曾扬明及其“表达本位”理念

二、语用教学观的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语用教学观的形成背景

1.国际母语教育趋势:聚焦母语语用能力

2.新课标的价值诉求: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3.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学生语用能力不足

(二)语用教学观的理论基础

1.语用学的语境理论

2.先天语言能力理论

3.积极语用教育理论

4.信息加工心理理论

三、语用型教学范例及其评析

(一)聚焦文本语用

1.教学前发掘文本语用

2.教学中教活文本语用

(二)关注教师语用

1.教师引导语的情境化

2.教师评价语的多元化

(三)指向学生语用

1.强化学生理解力

2.提升学生表达力

四、语用型教学的启示

(一)教材:变文本价值为教学价值

1.有效解读文本的语用价值

2.科学确定语用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变语言学习为言语实践

1.创设适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语境

2.设计符合言语生成规律的训练

(三)教师:弃话语霸权扬魅力表达

1.树立话语平等意识

2.追求课堂表达魅力

五、语用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威尼斯的小艇》语用型教学尝试

1.文本的语用价值:抓住特点,描写生动

2.学生的语用特色:洋溢内思,多元表达

3.教师的语用亮点:多重启发,积极引导

(二)《惊弓之鸟》的语用型教学尝试

1.文本语用:先果后因,语言精炼

2.学生语用:富有条理,表意清晰

3.教师语用:平等对话,个性评价

(三)我的语用型教学反思与收获

1.反思:实践反映的不足与问题

2.收获:助益学生语用的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新一轮的改革之后,语文教学界涌现出一批以语用理念为指导,并积极践行“语用型教学”的语文名师。因其理念顺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学具有鲜明特色且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在语文教学界较有知名度,对一线教师的教学产生了引领、示范、激励等影响。这一群体可视为正在形成中的语文教学流派,即“语用派”。从当前名师研究成果来看较多的是名师个体研究。而本研究把视点聚焦到“语用派”名师群体身上,以他们的课堂教学为研究线索,旨在系统把握这一教学流派的教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启示,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交代了本研究的缘起,阐明了研究意义,并对本论文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作了界定。本研究将视点落在名师研究的教学层面,试图为丰富新一代名师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当前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这部分还交代了学界对本论文所涉及的三位名师的研究现状。此外,笔者还对研究方法做出了说明。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语用派”的几位代表人物的教学主张,对其进行提炼,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语用派”的教学思想,语用教学观。
  第二章,从国际母语教育的趋势、当前新课改的价值诉求、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阐明语用教学观形成的现实背景。从语用学、语言学、积极语用教育理论及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四方面论述其产生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以“语用派”名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实录为对象,从文本语用、教师语用、学生语用三个维度进行了评析。第四章,针对上述的三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从教材层面、教学层面、教师层面提炼出启示。第五章,是笔者根据上述的启示,以语用理念为指导,进行的语用型教学尝试。通过两个具体的教学课例来呈现笔者对语用理念的把握与理解,并从教材处理、教师语用、学生语用的视角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反思。
  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语用派”语文名师所提的语用教学观及其语用型教学实践对发展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同时,立足当前语用型教学的现状,正视其不足,展望未来,以期更多的一线教师能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促进语用教学的发展,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改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