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
【6h】

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隐喻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

一、隐喻加工模式的神经机制研究

二、隐喻加工顺序的神经机制研究

三、隐喻加工脑区的神经机制研究

第二节基于神经语言学的隐喻认知机制研究方法

一、语言神经机制研究的主要论点

二、语言神经机制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三、研究隐喻认知神经机制的主要方法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基于神经机制视角下的汉语隐喻认知研究

一、国内外隐喻认知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本研究的目标和对象

三、本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四、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

第二章隐喻与思维

第一节隐喻认知的神经基础

一、连接主义理论

二、隐喻认知的神经网络

第二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一、语言与思维“等同说”

二、语言与思维“分离说”

三、正确的语言与思维观

第三节语言思维的大脑神经机制

一、大脑:语言理解与生成的本体

二、语言:通过大脑认知加工

三、整个大脑都参与了语言活动

第四节隐喻在思维中的地位

一、隐喻语言与隐喻思维

二、隐喻在思维中的核心地位

第五节隐喻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隐喻思维的形象性

二、隐喻思维的方向性

三、隐喻思维的创造性

四、隐喻思维的经济性

五、隐喻思维的语境依赖性

第六节隐喻思维的基本功能

一、体现人们的创造能力

二、帮助人们认识新生事物

三、标志人们的智慧水平

第三章隐喻的理解机制

第一节隐喻的基本结构

一、隐喻构成的两个概念域

二、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共性连接

第二节隐喻认知的加工模型

一、两步加工模型

二、一步加工模型

三、从两步加工到一步加工的过渡模型

第三节语言的感觉加工

一、听觉通道输入

二、视觉通道输入

三、触觉通道输入

四、语言的输出感觉通道

第四节语言的心智加工

一、大脑个性化心理词典的建立

二、联想的科学依据

三、联想的语义连接功能

第五节喻体到本体的连接方式

一、联想与大脑神经网络

二、隐喻理解联想模式

第六节影响隐喻认知的因素

一、影响隐喻认知的主体因素

二、影响隐喻认知的客体因素

第四章ERP与汉语隐喻研究

第一节ERP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ERP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二、ERP实验方法

三、做ERP实验需考虑的问题

第二节ERP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一、ERP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二、ERP技术用于语音研究

三、ERP技术用于语义研究

四、ERP技术用于句法研究

第三节汉语隐喻研究需关注的ERP成分

一、隐喻研究需关注的ERP成分

二、汉语研究需关注的ERP成分

第五章汉语隐喻ERP实验流程

第一节实验目的

一、观察汉语本义加工和隐喻加工的异同

二、了解汉语隐喻认知的加工模型

三、寻找汉语隐喻认知的加工脑区

四、探究汉语死隐喻和新隐喻的理解过程的异同

五、探索汉语句法结构对隐喻理解的影响

六、探讨隐喻加工期间所具有的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实验准备

一、语料采集

二、熟悉度测试

三、熟悉度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实验设计

一、被试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设计

第四节实验操作

一、实验准备

二、刺激任务

三、脑电记录与获得

四、数据离线分析与处理

第六章ERP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行为数据结果

一、有意义句和无意义句比较

二、隐喻句和本义句比较

三、死隐喻句和新隐喻句比较

四、两种句型比较

第二节ERP数据结果

一、本义句与隐喻句加工的脑电比较

二、本义句与隐喻句加工时左右脑区的脑电比较

三、死隐喻句与新隐喻句加工的脑电比较

四、两种句型脑电比较

第三节分析和讨论

一、涉及语义加工的N400与LPC

二、本义句和隐喻句加工时的左右脑不对称现象

三、熟悉度对隐喻理解的影响

四、LPC波幅与句型难度的关系及其对语义理解的影响

五、ERP实验结论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前景

第一节研究结论

一、隐喻认知有其大脑神经活动基础

二、隐喻映射机制——联想有其大脑神经网络基础

三、隐喻认知受到认知主体能动性的制约

四、汉语隐喻加工有别于本义加工

五、汉语隐喻认知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第二节研究前景

一、从构建隐喻认知模型着眼

二、从建立联想加工理论入手

三、从改进各种实验方法起步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凭借科技力量,人们已经对客观世界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然而,人类对于自己的主观世界——对自身赖以理解、探索客观世界的大脑工作原理——却知之甚少。人们说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一个认知时代,一个脑科学时代。的确,抛开入脑的心智功能谈论认知犹如撇开天体谈论宇宙。人脑的主要心智功能是思维,所涉及到的有语言、逻辑、计算、分析、音乐、美术、想象、创造等模式。隐喻思维是语言思维中的重要形式,其认知一定也必须在人脑认知大框架下进行。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维现象。隐喻思维有其特异的形式、特征和功能。 隐喻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它都被归类在语言修辞研究范畴之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隐喻认知理论,将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层面转变为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层面。与此同时,神经科学在研究手段上突飞猛进地发展使我们可以利用电生理的方法在线观察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近年来,凭借不断改进的神经影像技术和分析方法,国外学者试图用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或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技术手段来考察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传统问题。 在借鉴国外学者采用电生理方法研究隐喻认知的经验基础之上,本研究通过ERP实验手段,以汉语为语料,以操汉语的本族年轻理工科大学生为被试,采集他们理解汉语隐喻时的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离线分析和讨论,用以探究汉语隐喻认知特有的神经机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论文从大脑信息加工的视角,用脑成像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的方法,在大脑语言认知大框架下研究汉语隐喻认知,主要贡献如下: 一、发展了合理解释隐喻认知的模型。对于隐喻的加工方式,西方理论中最经典的莫过于Searle为代表坚持的“两步加工模型”和Lakoff & Johnson为代表的“一步加工模型”。尽管从共时的角度看,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可取之处,而且在隐喻发展和认知的某一个阶段可以采用其中某一种模型解释,即隐喻的创始阶段(新隐喻)可用Searle的“两步加工模型”来解释,而隐喻的成熟阶段(死隐喻)可用Lakoff&Johnson的“一步加工模型”来阐释。然而,笔者认为,隐喻本身从创始到概念化就是一个从新隐喻向死隐喻的演化过程,相应地,隐喻认知是一个从两步加工过渡到一步加工的发展演化过程,即是一个根据认知主体对于特定隐喻熟悉度而变化的加工过程,这种“过渡观”在理论上发展了对于隐喻认知模型更为合理的解释。 二、提出了联想是隐喻映射机制的假说。隐喻理解是一种特殊的语义理解,其理解过程是两个不同域之间的映射,而映射的心智方式是联想。这不仅因为隐喻认知体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而且因为联想的语义连接有其神经网络信息连接的基础。联想在隐喻理解中的重要功能在于,将输入的隐喻字面意义与心理图式进行匹配,从而忽略字面意义而将隐喻意义导出。对于新隐喻加工的出发点是从本义加工开始的,当认知主体在惯常的神经元簇连接中找不到与字面意义的匹配模式,便会另辟蹊径寻求其他相近或相关的意义进行匹配连接,这一过程是由大脑信息加工的可塑性决定的。对于固化了的死隐喻加工,哪怕它处于一个混乱的形式之中,只要神经网络检测到该隐喻的一部分,便可通过惯常的连接方式进行神经元簇连接,即通过联想与该隐喻加工原型进行隐喻意义匹配。 三、强调了隐喻认知主体对隐喻理解的制约作用。隐喻认知受到诸多语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本文特别突出分析了主体因素对隐喻认知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认知主体对隐喻的熟悉程度、生活经验、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笔者认为,主体因素在语言认知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因为认知主体只有具备隐喻认知能力,他/她才能理解隐含在字面意义以外的隐喻意义。如果一个认知主体根本就不懂某种语言,或尚未习得某种语言(婴幼儿),或丧失了某种语言能力(失语症者),那么他/她对于一般的语言理解都会成问题,更不用说理解隐喻了。主体对隐喻认知能力缺失的情况下谈客观语境就显得多余,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客观语境再关联也等于对牛弹琴。因此,隐喻认知首先得从隐喻认知主体开始,从他/她对具体隐喻的熟悉度开始。 四、实现了对汉语隐喻认知研究方法上的突破。理论再好,若要有说服力,还得经过实践的检验。既然隐喻认知主体在隐喻认知过程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们一定可以在人脑信息加工中找到隐喻信息加工的轨迹。从一方面看,尽管国外学者已经率先从大脑神经机制层面观察隐喻的生成机制、理解机制和加工脑区,然而几乎没有人用汉语为语料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从另一方面看,许多中国学者在进行汉语隐喻认知的研究,但是没有人用ERP的方法来做汉语隐喻认知神经机制的实验。借鉴国外经验,本研究运用EEG脑电技术为实验手段,选用汉语隐喻为语料,对汉语隐喻理解做了ERP在线考察实验,实现了用脑电实验探究汉语隐喻认知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五、验证了当前隐喻认知理论和隐喻大脑加工过程。通过对ERP实验结果的离线分析和讨论,本研究不仅发现了汉语隐喻加工和本义加工存在着差异,而且还论证了差异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1)ERP的脑成像显示出来的与隐喻理解相对应的脑电活动证明:隐喻认知有其大脑神经活动基础,隐喻认知与其它理性认知一样,有其肉身基础,必须在大脑的神经网络中进行;(2)根据隐喻理解时左右脑同时出现的相应脑电波形判断,隐喻加工不仅牵涉到理解语言的左半脑语言区,而且还牵涉到与隐喻内容相关的大脑皮层各认知模块,尤其是右脑加工的形象模块,据此推出,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神经元簇连接联系着大脑两半球的隐喻加工,相应地,联想在心智上完成隐喻不同概念域间的映射;(3)ERP实验中隐喻认知的时间进程跟熟悉度发生直接关系,认知主体对特定隐喻的熟悉度直接影响隐喻加工方式,由此证实隐喻认知确实受到认知主体能动性的制约;(4)本研究的行为数据和ERP数据结果显示,汉语隐喻加工难于本义加工,两者加工时在前额250~350ms处的N400和750~900ms处的LPC均有显著性差异,认知主体对于汉语隐喻意义的识别比对于本义的识别更困难,在同等句式下,他/她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或更多的注意;(5)汉语语义加工时N400的潜伏期稍短,波峰提前,不仅与实验对象、实验任务有关,而且与语言种类有关,汉语隐喻加工有一定的特异性。 当然,仅凭一个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还很难对汉语隐喻认知机制做出绝对定论,以上的结论和推测还需受到更多的实验方法和不同视角的实验的检验和论证。无论如何,这是国内首次用脑成像实验方法,以学科交叉手段来研究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的研究,虽然研究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