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市场扭曲、资源错配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
【6h】

市场扭曲、资源错配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2 文章布局与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全球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2.2 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中国问题研究

2.3 产权结构扭曲、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2.3.1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效率比较

2.3.2 所有制歧视与资源配置

2.3.3 文献评论

2.4 僵尸企业、资源错配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

2.4.1 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扭曲与资源错配

2.4.2 僵尸企业、税负扭曲与资源错配

2.4.3 僵尸企业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

2.4.4 文献评论

2.5 规模扭曲、资源错配与企业规模分布

2.5.1 企业规模对企业行为及宏观经济的影响

2.5.2 企业规模分布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

2.5.3.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特征

2.5.4 文献评论

2.6 空间配置扭曲:资源的区域间错配与区域内错配

2.6.1 资源的区域间流动与配置,及其影响因素

2.6.2 资源的区域内流动与配置,及其影响因素

2.6.3 文献评论

3 市场扭曲、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

3.1 模型的基本设定:企业的最优化问题

3.2 水平效应:资源错配与加总全要素生产率损失

3.21 资源错配造成加总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度量

3.22 资源错配的分解:基于不同要素市场

3.23 资源错配的分解:基于不同企业性质

3.3 规模效应:资源错配、生产率分布与企业规模分布

3.31 资源错配与单个企业规模

3.32 资源错配与企业规模分布

3.4 动态效应: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

4 产权结构扭曲:所有制歧视、资本错配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

4.1 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

4.1.1 资本扭曲、外生冲击与企业生产决策

4.1.2.基于ACF方法的生产率和外生冲击估计

4.1.3.所有制、资本扭曲和加总生产率损失

4.2 数据处理和扭曲识别

4.3 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生产率分布及资本配置

4.31.国有和非国有部门加总生产率的比较

4.3.2 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微观企业TFP分布特征的比较

4.3.3 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组内资本配置效率

4.4 产权结构与资本错配的构成以及再配制的路径

4.4.1 整体资本错配的构成:组内错配和组间错配

4.4.2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

4.4.3 不同再配置路径的效果模拟

4.5 本章小结

5 企业退出机制扭曲:僵尸企业、资源错配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

5.1 数据说明与经验观察

5.1.1 数据说明

5.1.2 僵尸企业的识别和特征

5.13 TFP的估计和加总

5.14 加总TFP的动态演化与分解

5.2 僵尸企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5.3 僵尸企业影响TFP动态演化的机制

5.3.1 技术进步效应

5.3.2 资源配置效应

5.3.3 企业进入效应

5.5.4 企业退出效应

5.4 结论

6 税收负担扭曲: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税收负担和避税行为的影响

6.1 实证策略

6.1.1 僵尸企业占比对正常企业税负的影响

6.1.2 僵尸企业占比对正常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

6.2 数据说明

6.3 实证结果

6.3.1 僵尸企业与税负扭曲: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的影响

6.3.2 僵尸企业与税负扭曲:财政压力的渠道

6.3.3 僵尸企业与税负扭曲:跨行业效应与“鞭打快牛’’

6.3.4 僵尸企业与税负扭曲:企业规模的影响

6.35 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规模扭曲:资源错配与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特征

7.1 数据说明与扭曲度量

7.1.1 数据说明

7.1.2.扭曲度量和技术的度量

7.2 中国企业规模分布和生产率分布的经验特征

7.1 企业规模与规模扭曲

7.22 所有制性质与规模扭曲

7.2.3 中国企业规模分布与生产率分布特征

7.3 中国企业规模分布与齐夫定律

7.4、中国企业规模分布与最优规模分布

7.5 中国企业规模扭曲与生产率的相关性

7.6 本章小结

8 空间配置扭曲:资源的跨区域错配与区域内错配

8.1 资源错配的测度和分解方法:区域的视角

8.11 全国资源错配的度量

8.1.2 区域内资源错配与区域间资源错配的度量

8.2 数据说明

8.3 区域间错配和区域内错配特征

8.3.1 资源的区域内错配和区域间错配

8.3.2 各省资源错配程度的评价

8.4 各省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8.5 结论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李旭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诗作小集

展开▼

摘要

TFP是解读中国经济的重要视角。TFP不仅取决于科研推动的技术创新,还取决于企业之间资源配置效率。2015年,中国R&D占GDP比重快速增长至2.05%,超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TFP对GDP增长的贡献却为-34.6%,这表明了资源错配的严重性。立足现实问题,研究中国资源错配的特征、来源、影响及机制,是重要且紧迫的。造成资源错配的因素多而复杂。现有文献的研究框架或者“局部分析”,只研究特定的因素的影响,或者“整体分析”,只研究所有潜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因而无法比较特定因素相对于其它因素的重要性,也就不能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本研究构建可以融合“局部分析”和“整体分析”的统一的理论框架,研究市场扭曲和资源错配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效应”、“规模效应”和“动态效应”,并根据不同因素从多维度将资源错配进行分解,从而在整体的资源错配中分离出某一特定因素的影响或者多种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僵尸企业丧失盈利能力,只能依靠政府支持或外部融资才能维持存活,代表了企业退出机制的失灵和扭曲。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基本特征,并实证检验僵尸企业影响加总TFP动态演化的机制。实证结果显示,2008-2009年相比,2011-2013年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负债占比都显著提高,且负债占比增长更快,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处理僵尸企业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僵尸企业资产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行业层面的加总TFP增长率降低0.162个百分点。进一步地,将加总TFP增长分解为纯技术进步、资源再配置、企业进入和退出四个效应之和。僵尸企业对纯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都有显著的负作用,对企业进入效应的作用为正,对企业退出效应的作用不显著。⑵税收负担扭曲是僵尸企业造成资源错配的另一机制。僵尸企业一方面不具盈利性,纳税能力低,减少税源,另一方面其生存需要依赖财政补贴或外部融资支持,加剧财政紧张,导致具有纳税能力的正常企业面临更高的实际税负。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显著提高了正常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率,并且财政赤字越高的省份,僵尸企业占比对正常企业实际所税税率的影响也越大。税负向高效率企业的转移,而财政资源通过补贴流向僵尸企业,造成企业层面的资源错配。僵尸企业占比越少的行业,其正常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率受其它行业僵尸企业占比的影响越大,造成行业层面的资源错配。⑶规模扭曲指企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分布偏离最优态。本研究从资源错配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规模分布偏离了由生产率分布决定的最优。规模扭曲系数与生产率负相关,高效率的企业被“约束”而无法长大,低效率的企业被“补贴”而不合理膨胀,这提高了规模分布的帕累托指数,使得大企业和小企业数量不足,而中间规模企业过多;资源错配破坏了企业规模与生产率的对应关系,造成先进生产力利用不足,而落后产能过度扩张,同时削弱了相关产业政策的有效性。⑷空间配置扭曲,体现为资源在空间(区域)层面的配置体系不符合效率原则。本研究在统一的核算框架下将资源错配分解为区域间错配和区域内错配,并探讨影响区域配置效率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源错配主要表现为区域内的错配,区域之间的配置相对区域内的配置更有效率。金融市场的发育、国有企业改革能显著促进区域内资源配置的改善,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分割显著提高资源错配程度,而劳动力流动性、FDI和进出口对区域内资源配置改善的作用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