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研究
【6h】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1.2.2 高校课程质量评价研究

1.2.3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研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4 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设计

2 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和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泰勒模式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的融合应用

2.1.2 第四代评估理论

2.2 高等教育质量、本科课程质量相关概念梳理

2.2.1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历史演变

2.2.2 本科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的区别

2.2.3 本科课程质量的分层理解

2.2.4 本科课程质量评价方法

2.3 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特性及评价框架

2.3.1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内涵、外延界定

2.3.2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使命和价值

2.3.3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特性及评价框架

3 当前高校本科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1.3 样本特征

3.2 高校本科课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评价标准的设定过于强调管理的统一性而忽视课程类型差异

3.2.2 评价内容的确定过于重视课程实施过程而忽视课程设计过程

3.2.3 评价指标的设计过于强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而忽视学生学习投入

3.2.4 评价结果的运用过于强调甄别功能而忽视改进功能

3.3 主要原因分析

3.3.1 课程质量理念方面的原因

3.3.2 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方面的原因

3.3.3 课程质量评价主客体方面的原因

3.3.4 课程质量评价专业性方面的原因

3.3.5 课程质量评价文化方面的原因

3.4 本章小结

4 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4.1.1 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理论分解

4.1.2 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方法

4.1.3 德尔菲法关键指标的统计方法

4.2 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

4.2.1 专家积极性

4.2.2 专家可靠性

4.2.3 指标的重要性

4.2.4 专家判断的一致性

4.3 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

4.3.1 专家积极性

4.3.2 专家可靠性

4.3.3 指标的重要性及筛选标准

4.3.4 专家判断一致性

4.4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求平均数法确定指标权重

4.4.2 秩和运算法确定指标权重

4.4.3 指标权重的最终确定结果

4.5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5.1.1 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解

5.1.2 课程过程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

5.1.3 评价标准的设定

5.2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测量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5.2.1 预备研究

5.2.2 问卷第一稿测试及结果分析

5.2.3 问卷第二稿测试及结果分析

5.2.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5.3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权重确定方法

5.3.2 权重确定结果

5.4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基本情况

5.4.1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总体现状

5.4.2 人口学统计背景下的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差异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结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1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结果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6.1.1 结果质量评价指标内涵分析

6.1.2 结果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产生

6.1.3 结果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

6.2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结果质量测量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6.2.1 预备研究

6.2.2 问卷第一稿测试及结果分析

6.2.3 问卷第二稿测试及结果分析

6.2.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6.3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结果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4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结果质量基本情况

6.4.1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结果质量总体情况

6.4.2 人口学统计背景下的公共基础课程结果质量差异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工作体系构建及试点实验

7.1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的主客体界定

7.1.1 课程设计质量评价主客体

7.1.2 课程过程质量评价主客体

7.1.3 课程结果质量评价主客体

7.2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程序

7.2.1 评价流程

7.2.2 协商机制——建构主义的方法论

7.3.1 课程设计质量评价结果呈现方式及运用

7.3.2 课程过程质量评价结果呈现方式及运用

7.3.3 课程结果质量评价结果呈现方式

7.4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评价工作体系运行反思

7.4.1 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质量评价的原生动力是前提

7.4.2 领导的支持是关键

7.4.3 教学研究的氛围是催化器

7.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人才培养的成效具有关键作用,课程质量是形成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高等学校不同类型的课程承载着不同的人才培养职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和职能任务。基础课程,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往往是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接受的课程,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深入进行专业学习的深度,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提高公共基础课程质量应该成为高等院校课程质量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提高质量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质量一样,如何评价并以评价为导向持续改进公共基础课程质量应该成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然而,从文献和调研来看,我国课程评价改革囿于基础教育,高校课程评价改革方兴未艾,很多研究止步于日常经验的梳理和总结,理论提升不多,尤其是课程质量评价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在课程质量评价实践中,存在评价标准泛化、评价环节缺失、评价改进功能不足等问题。为此,本研究将问题聚焦于“如何构建适合当前本科教学改革土壤的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按照“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路,分七章系统探讨了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首先,基于理论分析构建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分析框架。在理论方面,我们探讨了泰勒模式和后现代课程思想的融合应用以及第四代评估思想对本研究的启示。关照实践中课程质量生成的阶段特点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应然使命,确立了设计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三维度的质量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回答“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是什么”的问题。
  其次,揭示当前本科课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在本分析框架的范围内,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调研了全国49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课程质量评价现状,从评价主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功能发挥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本科课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回答“怎么样”的现实拷问,并为后继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再次,按照分析框架,分别从设计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三个构面构建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回答“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具体为:在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首先借鉴泰勒模式,形成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质量评价的初步指标,然后综合运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的意见征询,补充、删除和修改指标,最终形成了由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和课程考核设计四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本科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指标的研究,梳理确立初步的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四轮问卷测试,采用“步步逼近”的方法,不断删除指标,最终探索到了比较稳定的过程质量内部结构,各项信效度指标达到测量学要求。公共基础课程过程质量指标体系由“教师鼓励与支持”、“课程的有效组织”、“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人际交流”、“定期有效反馈”和“合理的课程评价”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构成。结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从公共基础课程应然功能的角度抽取测题,通过四轮测试,最终形成了通过测量学检验的两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共9个二级指标。
  最后,构建公共基础课程质量评价工作体系,在J高校的《物理化学》和《宪法学》两门课程中实际应用了本研究所研发的三维度评价体系。在构建工作体系和实践运用中,结合具体案例界定了公共基础课程设计、过程和结果评价三阶段的评价主客体和具体评价流程,特别是借鉴第四代评估思维,探讨了评价过程中课程利益相关方的协商机制及其实现,此外按照分类的思想,探索了包含原始质量信息的课程质量呈现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