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猫头鹰的孩子》中华裔少女的文化身份建构
【6h】

《猫头鹰的孩子》中华裔少女的文化身份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Academic Achievement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Laurence Yep

1.2 Introduction to Child of the Owl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es on Child of the Owl

2.2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hesis

Chapter Three Development of Casey’s Cultural Identity

3.1 Redefining Cultural Identity for Chinese Americans

3.2 InfluencesofOtherChineseImagesonCasey’sCulturalIdentityDevelopment

3.2.1 Structural Assimilation:Americanized Chinese Images

3.2.2 Unassimilated Aliens:Traditional Chinese Images

3.3 Progressive Stages of Casey’s Cultural Identity Development

3.3.1 Uncertainty and Confusion about Her Identity

3.3.2 Cultural Conflicts and Understanding Within Chinatown Community

3.3.3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Chapter Four Healing Powerof the Owl Myth in Casey’s Cultural Identity Development

4.1 Functions of Myth in Cultural Identity Development

4.2 Child of the Owl:A Role-Model for Adolescent Casey

4.3 Yep’s Mythical Narrative on Cultural Identit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审批表

展开▼

摘要

《猫头鹰的孩子》(Child of the Owl)是美国华裔作家叶祥添(Laurence M. Yep)受上世纪美国民权运动影响而创造的作品。故事围绕着一名华裔少女展开,讲述了主人公凯西来到唐人街了解中国文化后,逐渐接受中国文化和改变自己的过程。本研究旨在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阐述凯西从缺乏身份意识到认同华裔身份的过程,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华裔美国人身份的流动性建构。
  本研究认为,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文化身份是基于共同起源、历史过去和文化代码的意义架构;第二,必须在承认文化共性的基础上全面理解身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将身份建构看成主观表达与建构的流动性过程。因此,对于生活在美国主流文化圈的华人来说,无论是接受机构同化的美国文化身份,还是抵制同化的传统文化身份,两种身份观不仅造成了不同华人群体间的歧视和隔阂,也限制压迫了个体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差异性,皆不利于华裔少年的身份探索。叶祥添笔下的凯西也曾陷入单一身份的认同困境。自小在美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她起初与所在地区的华人格格不入,并对自己文化身份产生了疑问和困惑。然而,婆婆和其他华人的关爱使她逐渐走出“依恋焦虑”,慢慢地理解华人的性格特点,并通过认知中国的烹饪、电影、中文名以及宗教历史等文化元素,弥补自身的“中国性”。最终凯西走出困惑,对自己的身份认识更趋理性,让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在自己身上得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始终贯穿文中的猫头鹰神话也是凯西多重文化身份建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力量。叶祥添改写创造的神话不仅传递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伦理观,批判了当时的种族歧视观念,同时把一种积极的情感力量传递给正经历自我认同期的凯西。叶祥添独特的华裔文化身份观念也因此在神话叙述中得以呈现。
  华裔后代是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交融后产生的群体,他们身份在形成过程中不仅受国籍、种族的影响,而且还会随着文化环境的变化自我整合,逐步形成一种动态、流动的文化认同观。通过研究华裔少女身份建构的故事,本文认为,流动的文化身份不仅有助于华裔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包容多元文化、消除群体间的偏见,而且能够引导他们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为建立失落在美国主流文化的华裔文化身份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