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初蕉园诗社研究
【6h】

清初蕉园诗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清初“蕉园诗社” 前生后世

1.1 诗社成员考及其文学生活实态

1.2 诗社成立的时代契机和地域氛围

1.3 女子结社的超时代超地域意义

2清初蕉园诸子的女性自主意识

2.1 结社透出的女性自主意识

2.2 结集透出的女性自主意识

2.3 契谊透出的女性自主意识

2.4 作品透出的女性自主意识

3蕉园诗词的题材意蕴

3.1 清闺事事堪题咏

3.2 柔弱心胸装豪情

3.3 故国兴亡茫茫情

3.4 长贫多难有禅心

4蕉园女子诗词的艺术特色

4.1 蕉园女子诗作的艺术特色

4.2 蕉园女子词作的艺术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 学 研 究 成 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清代的“女子诗社”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蕉园诗社”成立于于清初,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子诗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因而对于这一群女诗人及其诗词创作的研究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思想之风的相对宽松为“蕉园诗社”闺秀诗词创作的兴盛提供了契机,加上浙江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为闺秀们的成长提供了坚实文学基础。加上杭州独特地域特征、山水风情对闺秀诗的创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蕉园诗社就样应时而生。蕉园诗社的主要成员有:徐灿、林以宁、顾姒、柴静仪、冯娴、钱凤纶、张昊、毛媞等,蕉园诗社成员平日里相聚里居,相互唱和,诗词俱富,人各有集。蕉园诸子的人格品性和其作品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从她们自觉结社到人各有集,且彼此间结成“金兰契”,再到作品内容中透露着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开启了女性觉醒意识的先河。作为女性,作为女性,蕉园诸子的心灵更为细腻和敏感,笔下的题材更是丰富,春花秋月的流连、青春易逝的感叹、离别相思的抒发,这些传统的闺中题材,仍在她们的笔下时时呈现,蕉园女诗人们从自身感悟出发,在这些传统的闺情题材中,书写自我的独特体验。同时,她们在作品中也展示出了女性生命和思想的美,既融入了时代的内容,又融入了她们对于社会人生的强烈参与意识。蕉园诗社中的许多成员在历经人世沧桑后转而参悦佛禅义理,表现出她们借佛教以自伤、自安、自成的心路历程。当然,一方面渴望游心室外,在禅意中获得安慰救赎,另一方面传统和世俗的捆绑,又让她们的内心十分的矛盾,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心灵的挣扎彷徨。同时,宗教的思维方式和文学表现方法,对女性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蕉园诸子写诗也擅词,可谓才情横溢,她们有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努力取得个人诗词风格和整体诗词风格的一致。蕉园女子诗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有比兴美、情态美、绘画美和清丽美,词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传神的细节描写、语言修辞的运用、精彩的意境构建和多样的艺术风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