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低段儿童在校“告状”行为调查研究
【6h】

小学低段儿童在校“告状”行为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的起源

1.2研究的价值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研究的设计

2儿童“告状”行为的理论分析

2.1“告状”行为的概念

2.2儿童“告状”行为的定义

2.3本文对儿童“告状”行为的理解

3儿童在校“告状”行为的成因分析

3.1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的内部因素

3.2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的外部因素

4儿童在校“告状”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案例分析)

4.1儿童“告状”行为的类型

4.2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

5儿童在校“告状”行为及与之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5.1儿童“告状”行为与年龄的关系

5.2儿童“告状”行为与性别的关系

5.3儿童“告状”行为与个性的关系

6一、二年级儿童“告状”行为的差异

6.1儿童“告状”行为的起因对比

6.2儿童“告状”行为的动机对比

6.3儿童“告状”行为中,教师的反馈对比

6.4儿童“告状”行为中,“被告”儿童的反馈对比

7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7.1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结论

7.2小学低段儿童在校“告状”行为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低段儿童在校的“告状”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告状”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我国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它是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
  小学生低段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告状”只是儿童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是社会情感不成熟的体现。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低段儿童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进行合理的心理矫治与相应的调控。所以,我们需要调查并研究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告状”行为的成因、类型、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应对儿童“告状”行为的恰当策略与方法。由此,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一、二年级儿童“告状”行为的发展规律,而且能帮助我们获得“告状”行为发展特点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对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建立儿童健全人格都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研究者通过两年半时间的调查,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对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的案例进行分类、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得出了儿童“告状”行为的理论、成因、类型和特点的分析。并结合这些内容,把与“告状”行为相关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将一、二年级“告状”行为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
  最终,研究者根据以上的案例和数据,对儿童“告状”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针对小学低段儿童“告状”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同时对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自我反思。

著录项

  • 作者

    孙琼;

  •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 授予单位 宁波大学;
  • 学科 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熊和平;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
  • 关键词

    小学生; 告状行为; 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