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养成路径研究
【6h】

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养成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相关概念阐述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构建

2.1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构建的理论依据及功能导向

2.2因子分析法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构建的影响分析

2.3 研究结果

3 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3.1准体育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各纬度的认知现状

3.2 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现状

3.3 高校专任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各纬度的总体状况调查

3.4 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存在的问题剖析

4 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养成路径选择

4.1 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养成课程设置

4.2 高校培养单位的相关制度约束

4.3 高校专任体育教师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

4.4 努力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文化氛围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在 学 研 究 成 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优劣,系于师德。但由于“师德”失范等问题的不断浮现,并已对人民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与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体育教师队伍更新换代的重担将直接指向“准体育教师”,其职业道德品质在国家教育系统工程中扮演者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强化准体育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知意识并使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发展教育的基石。论文中笔者将“准体育教师”定义为就读于我国普通师范院校、综合类高校、高等体育院校并且将来有意愿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体育师范生,或已从学校学成毕业并且持有教师资格证以及教师事业编制但尚未得到转正的教育系统在职人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准体育教师、养成、路径等核心研究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并在构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模型基础上,通过对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进而挖掘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探索出科学合理化的路径选择。
  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因子分析法得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构建因子有以下五个纬度:教书因子、育人因子、基本道德因子、自我发展因子、学术科研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9.566%、48.638%、56.697%、62.416%和70.654%;重要程度值分别为:教书标准因子(F1)=0.760、育人标准因子(F2)=0.546、基本道德标准因子(F3)=0.832、自我发展标准因子(F4)=0.568、学术科研标准因子(F5)=0.481。
  2、通过对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现状的调查发现,总体认知状况表现良好,但从各纬度分析来看,仅有爱岗敬业纬度得分3.5952,其余均未超过3.5,表明在对其余纬度的认知水平亟待强化。
  3、通过对高校专任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发现,他们的职业道德总体状况趋于良好,而纵观各纬度得分情况来看,只有在爱岗敬业纬度表现最佳,其余纬度表现一般;通过对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现状调查发现,缺乏连续性的举办或组织相关专题讲座,同时需要更完善更匹配的教师职业道德养成课程体系支撑。
  4、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部分准体育教师缺乏成熟的爱国守法意识、缺乏职业认同感、缺乏“教育爱”的体验、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树立为人师表的主动积极性、难以树立并养成终身学习理念。
  5、进而提出养成路径。完善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师德渗透;完善高校专任体育教师师德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准体育教师职业纪律奖惩制度;发扬高校专任体育教师道德模范的精神、发挥高校专任体育教师榜样力量的作用;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通过网络媒体强化师德渗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