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h】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学分银行”及其运行机制概述

(一)“学分银行”的意蕴

(二)“学分银行”制的内在运行机制

(三)“学分银行”对于教师研修的价值

三、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问题考察

(一)学分设置不科学,难以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学分银行”缺乏动力机制,教师内在需求不足

(三)“学分银行”运行工具性强,教师人文关怀缺失

(四)“学分银行”缺乏评价标准,学分认定争议较多

(五)“学分银行”缺乏组织保障,校本管理难度较大

四、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对策探讨

(一)学分内容设置多样化,满足小学教师多样性的学习需求

(二)学分运行方式科学化,达成小学教师高效性的学习效果

(三)学分管理制度人文化,激发小学教师内生性的学习动机

(四)学分评价标准多元化,发挥小学教师激励性的学习功能

(五)学分管理机制长效化,营造小学教师常态化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二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现状的访谈纲要

附录三 “学分银行”积分制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大量增生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师群体的主流教育理念,传统低效的校本培训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了,“学分银行”这个创新范式的到来,它能够满足不同教师多样化的研修需求,促进教师自主性的成长,保障教师研修的有效性,促使教师终身学习意识的确立及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学分银行”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学校也一直在探索“学分银行”在教师校本研修中顺利运行的最佳方式。本研究考察“学分银行”制在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使“学分银行”的有效运行成为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改革的突破口,促进小学教师良性发展。具体而言,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国内外关于“学分银行”在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的运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与梳理。收集了国内外关于“学分银行”形成的背景、“学分银行”制的问题、“学分银行”制的策略这三方面的文献,以便了解“学分银行”这个新生事物。在此基础上又将“学分银行”运用于教师校本研修的原因、“学分银行”运用于教师校本研修的意义、“学分银行”运用于教师校本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学分银行”运用于教师校本研修的对策这四个方面的以往相关研究做了整理,以期为本研究提供借鉴。
  二是从“学分银行”理性认识入手,对学分、学分制、学分银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学分银行”内在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学分银行”对于教师研修的价值进行了阐述,以便我们对“学分银行”相关方面有一个认识与理解。
  三是对当前“学分银行”在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运行中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当下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存在如下问题:学分设置不科学,难以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学分银行”缺乏动力机制,教师内在学习需求不足;“学分银行”运行工具性强,教师人文关怀缺失;“学分银行”缺乏评价标准,学分认定争议较多;“学分银行”缺乏组织保障,校本管理难度较大。
  四是探寻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应对之策。具体而言:学分内容设置多样化,满足小学教师多样性的学习需求;学分运行方式科学化,达成小学教师高效性的学习效果;学分管理制度人文化,激发小学教师内生性的学习动机;学分评价标准多元化,发挥小学教师激励性的学习功能;学分管理机制长效化,营造小学教师常态化的学习氛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