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我国高校篮球裁判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6h】

对我国高校篮球裁判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4结论与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件

致谢

承诺与声明

展开▼

摘要

竞技篮球和群众篮球是衡量一个国家篮球运动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篮球后备人才是竞技篮球发展之源,是群众篮球发展之本。随着我国篮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各种篮球竞赛活动的不断增多,社会对裁判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裁判员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搞好篮球裁判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裁判队伍的建设,迅速提高各等级裁判员的业务水平,不仅是适应当前社会各种篮球竞赛活动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篮球运动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需要。篮球裁判后备人才的培养是裁判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既关系到这支队伍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未来。 近几年,随着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市场化和赛制的重大改革,一大批有经验的裁判员由于年龄等因素而相继离开岗位,裁判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老化和社会需求急增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对我国篮球裁判的培养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高要求,然而现有的主要培养途径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其局限性是量小面窄而形不成规模,裁判的培养工作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比赛的需要,篮球裁判后备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我国高校篮球裁判后备人才培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状,提出了在高校构建裁判后备人才“3216”培养体系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国家早出、多出、快出裁判人才、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的篮球裁判后备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实施对策,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目前我国篮球裁判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老化、梯队建设断层和赛事活动需求急增等问题日益突出,向高水平裁判队伍输送后备人才的人力资源极为有限。裁判后备人材数量少、质量不高、培养方法滞后、培养机制不健全的现状无法应当今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比赛的需要。 2、针对我国篮球裁判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国内外裁判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所构建的“3216”培养体系符合篮球裁判成长的规律,充分发挥了高校培养裁判的人才优势、教学科研优势和环境优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在我国高校构建“3216”培养体系符合国际篮球裁判后备人才培养的总体趋势,对推动基层(中小学)篮球运动的广泛开展,扩大我国基层裁判队伍,提高我国篮球裁判执法水平,促进中国篮球人才机制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4、“3216”培养体系的构建为解决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方法滞后等相关问题提高了有益的思路。为我国篮球裁判实现职业化、国际化、年轻化、社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徐念峰;

  • 作者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

  • 授予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
  • 学科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谭朕斌;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812.33;
  • 关键词

    篮球裁判; 后备人才; 培养体系; 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