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庄子·内七篇》的“逍遥”思想研究
【6h】

《庄子·内七篇》的“逍遥”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内篇》释读与析义

第一节 逍遥游—精神的解放与自由

第二节 齐物论—破除小我、万物化一

第三节 养生主—精神生命的保养

第四节 人间世—残酷世界下的积极保全①

第五节 德充符—大道精神的体证

第六节 大宗师—真人的境界

第七节 应帝王—无治

第三章 “逍遥”意涵的再阐发

第一节 生命的终极解放

第二节 庄子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逍遥”,是《庄子》的核心思想与主题,体现着整个庄子思想的发端与庄子人生哲学的终极追求。内篇,是《庄子》主要思想的阐述和演绎,是庄子思想的集中体现。我通过对内篇的释读,一一解构各篇重要概念的指向,旨在最终达成一条通向“逍遥”的路径,亦随其中发现庄子的人文关怀。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首先,阐述选题的背景,并简述庄子其人其书以及内篇中与“逍遥”有关的概念群。其次,研究的三个意义:逐本溯源、方法回归、对自身生命的延展和解放。再次,进行文献、研究方法、文章结构安排的综述。
  第二章,《内篇》释读与析义。第一节《逍遥游》。阐述“小大”的观念以及庄子的“大”;描绘至人“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既“逍遥”的境界;去名、去功,即绝弃外物名实的纷扰;“无用”,一方面提醒人要有多元化的视角看待事物,另一方是对基本生命的保存;简单提炼“逍遥”意涵。第二节,《齐物论》。把“吾丧我”作为齐物的基本条件,聆听自然的箫声;迷于成见的人的种种情态,及其对生命的毁损,并对“真宰”进行探寻;提倡“以明”的方法去观照事物,求得本真;在求得本真之后了悟“道通为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以辩止辩;引申前义,再次述说“齐物”;终极的齐物—无待、物化。第三节,《养生主》。阐明养生的方法是“缘督以为经”,并借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具体的实行;再提示可养与不可养的原因,禀明要有“安时处顺”的态度。第四节,《人间世》。通过孔颜的困扰,求解脱于“心斋”;通过人臣的苦恼,明白因势利导的必要;再论无用之用以全生。第五节,《德充符》。提示“守宗”而德化;对虚假道德观的批评;德长形忘的“道”境;无情中的纯情。第六节,《大宗师》。真人得“道”后的面面观。天与人不相胜;相忘相化;“道”的描写;“撄宁”的情景以及道的可传授;“安时处顺”中得知的“生死存亡一体”;挣脱俗世礼教的束缚;达至“坐忘”的至高境界;天命的顺承。第七节,《应帝王》。无治主义下,法度的制定要顺乎民意;庄子的“大治”与“无治”的统一;明王之治的顺任自然;无治者与有治者的对峙,以及无治者的藏虚、德化;用心若镜的无我;被害死的混沌。
  第三章,为结语。一是,厘清内篇各章主旨及重要概念的终极指向,开辟出通向生命终极解放和自由—逍遥—的大道。二是,发现庄子的人文关怀精神,并指出庄子倡导的顺应自然的温和的生命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