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分析——以昭苏县为例
【6h】

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分析——以昭苏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

1.5 论文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方法及模型介绍

2.1 研究方法

2.2 模型介绍

第3章 昭苏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3.1 土地利用条件

3.2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

第4章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计算

4.1 土地利用效益指标选取及评价体系构建

4.2 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模型构建及模型计算

4.5 小结

第5章 影响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的障碍因素诊断

5.1 经济因素障碍度影响分析

5.2 社会因素障碍度影响分析

5.3 生态因素障碍度影响分析

第6章 提高昭苏县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措施及建议

6.1 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6.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3 加强农用地保护力度,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6.4 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布局空间

6.5 强化土地利用管理

第7章 论文结论和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昭苏县位于伊犁州西南,行政辖区内总面积1.12万平方千米,居伊犁地区各县市首位。近年来,区域内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均GDP以每年超过18%的速度增长。2011年人均GDP已达14506元,比新疆人均GDP29924元低15418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昭苏县对土地资源需求程度不断提高,面临着土地供求不平衡和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限制性因素增强等问题。受历史原因、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目前昭苏县土地低效粗放利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了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
  本文依据土地供求理论、系统论和协同论等相关理论运用综合指数模型,通过对研究区域实地调查走访,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出发,选择了24个指标构建了昭苏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别赋权重,对2007-2011年昭苏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对研究时段内的土地利用进行障碍度因素诊断,得到影响土地高效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渐提高,由2007年的0.2476提升到2011年的0.6314,增长0.3838;从增长速率来看2007-2009年增长较缓,2010-2011年有大幅度的增长。从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内容来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增长趋势,生态效益总体呈现增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速率最大,社会效益增长速率居中,生态效益增长速率最小。本文针对昭苏县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农用地保护力度,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强化土地利用管理力度。本研究可有效提高昭苏县土地利用效益,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