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模型继发性肾损伤机制研究
【6h】

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模型继发性肾损伤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模型,研究在干热环境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条件下肾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及变化,同时探讨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对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肾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健康雄性长白仔猪68只,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动物分成3组: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组(BHS,n=24),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假手术组(DHC,n=20)和常温创伤失血性休克组(NTS,n=24)。DHS组和DHC组实验前均在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由新疆军区总医院研制)中暴露3小时,温度设置为40.5℃±0.5℃,湿度设置为100%±2%,且将DHS组和DHC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T0(实验舱中暴露3小时)、T1(模型成功50min〕、T2(模型成功100min)、T3(模型成功150min);NTS组在常温实验舱中暴露3小时,温度及湿度分别设置:25℃±1℃,35%±5%,同样将NTS组分为4个亚组,具体时间点与DHS组和DHC组一致。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取血液检测血尿素氮和肌酐,取尿液检测血尿素氮和肌酐,取尿液检测NGAL,收集肾组织行形态学检查和JNK-2,Caspase-3及Cyto的表达情况。
  结果:(1)与NTS组相比,DHS组在干热环境暴露3小时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延长,肾损伤指标升高越来越明显。与DHC组相比,DHS组指标在T2时间点表现出差异(P<0.05);(2)与抑NTS组相比,DHS组在干热环境暴露3小时后,尿NGAL略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模50min时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DHC组相比,DHS组在T1开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随着干热环境暴露时间的延长,肾脏光镜下逐渐出现Bowman腔扩张,腔内有变性脱落坏死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等;而干热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则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Bowman腔内有变性脱落上皮细胞,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脱落。⑷与NTS组相比,DHS组的IL-1β、IL-6、IL-10和TNF-α在干热环境中暴露3小时后开始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DHC组相比,DHS组的表达在T1时间点才表现出来差异(P<0.05)。(5)与NTS组相比,DHS组在干热环境中暴露3小时后,JNK-2表达开始增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Cytochrome C和Caspase-3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时间点后均可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与DHC组相比,DHS组在干热环境暴露3小时后无差异,而在T3时间点,DHS组各指标表达量均显著增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与NTS组相比,DHS组在干热环境暴露后,细胞凋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到T1时间点,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DHC组相比,在 T1时间点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增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当干热环境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干热环境和创伤失血性休克共同驱动炎症因子的表达和线粒体引起的细胞凋亡在肾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加速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