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丙泊酚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EC50的影响
【6h】

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丙泊酚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EC50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实验药物及材料

3.实验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序贯实验的结果

3.血流动力学比较

4.四组患者BIS值得比较

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1.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诱导药物的选择

2.靶控输注技术(TCI)及半数有效浓度(EC50)

3.序贯实验及EC50的计算方法

4.血流动力学

5.不良反应

6.麻醉深度

7.实验设计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测定复合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时丙泊酚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EC50的值及其95%可信区间;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寻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联合靶控诱导合适的配比浓度。
  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ASA分级I-II级,年龄18-60岁之间,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单纯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B1-B3组)为观察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同时,分别以0.30μg/ml(B1组)、0.33μg/ml(B2组)、0.36μg/ml(B3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根据预实验各组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均设为2.5μg/ml。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选择一侧肘正中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并置管。连接麻醉监护仪,行心电图、有创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监测。待警觉/镇静评分(OAA/S)≤1时,相继静脉注射0.3μg/kg舒芬太尼和0.15mg/kg顺式阿曲库铵。当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60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达到预设的血浆靶浓度时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机,给予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ml/kg,呼吸频率12次/分,吸呼比2:3,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mmHg之间。根据插管反应决定下一例丙泊酚的靶控浓度:如果插管反应阳性,下1例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升高1个等级;如果插管反应阴性,则下1例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下降1个等级,相邻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比值为1.2,出现插管阳性反应的前1例为入选本研究的第一例。在研究过程中,当连续出现7个插管反应阳性或阴性拐点时停止实验,记录入室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静脉注射痛、肌阵颤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结果:
  ①4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②在血流动力学方面,T0时刻MAP、HR的基础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四组MAP、HR在T1、T2时刻与T0比较均有所下降,但A组在T1和T2时刻较T0时基础值明显下降,B1-B3组MAP、HR下降不明显。
  ③4组患者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丙泊酚EC50(EC5095%可信区间)分别A组1.95(1.760-2.22)μg/ml;B1组1.60(1.38-1.82)μg/ml;B2组1.46(1.29-1.64)μg/ml和B3组1.44(1.16-1.61)μg/ml。与A组相比,观察组(B1-B3组)丙泊酚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EC50显著下降,且自B1组至B3组,丙泊酚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EC50随依托咪酯靶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B2、B3组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丙泊酚EC50显著低于B1组,B2、B3两组间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丙泊酚E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④静脉注射痛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3个观察组,B1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高于B2、B3组,B2、B3两组间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B1至B3组肌阵挛发生率随依托咪酯靶浓度的增加而升高;B3组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
  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靶控诱导血流动力学稳定,丙泊酚抑制全麻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依托咪酯靶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0.33μg/ml依托咪酯与1.46μg/ml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可以使半数患者在气管插管期间循环稳定,而且丙泊酚注射痛以及依托咪酯肌阵挛的发生率也最低,适合临床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