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死临界点上的困顿人生
【6h】

生死临界点上的困顿人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耙耧山人生死之间的现实境遇

第一节 病痛中的生死梦魇

第二节 人性的异化

第三节 权力的桎梏

第二章 生死两难深处的"荒谬"

第一节 向死而生的反抗

第二节 向生而死的寄托

第三节 被放逐的现代边缘人

1、"城""乡"边缘线上的双重放逐

2、"死亡"与"重生"的乌托邦寄托

第三章 乡村理想世界的颠覆和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第一节 乡村理想世界的颠覆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1、语言狂欢背后的反思

2、荒诞叙事之下的批判

3、现代"致富"梦的隐性揭露

结语:作家自身的写作困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阎连科自1990年代创作的“耙耧系列”小说,以其极端化、酷烈化的风格,成为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在“耙耧系列”中,阎连科通过生/死叙事表达了他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揭示生死临界处人生存的艰难与无奈。本文以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死临界点上人的生存困境为切入点,探讨“耙耧系列”小说中生/死叙事的实质及其意义。论文正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生/死叙事在现实层面的主要表现。阎连科从疾病、人性、权力三个方面入手,揭示了人处于病痛这种非正常状态时对生与死的感悟、在生/死大限前人性的扭曲与异化、乡村权力的压制与桎梏对村民生前与死后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生/死叙事的精神内核,即展现挣扎在生死临界点上的人们“荒谬”的存在——揭示出人物陷于生而不得、死亦无价值的两难境地中的荒诞处境,无论是向死而生的反抗还是向生而死的寄托,都陷入无处可逃的边缘处境。论文第三部分重点论述生/死叙事的意义,即对乡村理想世界的颠覆和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反思。阎连科在“耙耧系列”中营造了一个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空间,生于其中的人活得卑微而绝望。作者不仅从自然环境上颠覆了乡村理想的桃花源模式,而且从理想和价值层面解构和终结了乡村的诗意想象,并对中国历史、当下社会现实及体制进行思考和大胆的揭露与批判。阎连科“耙耧系列”中的生/死叙事,是作家展现他对现实、对底层人民生存困境关注的途径。但他作品中由激情组成的极端化写作风格、单纯依靠酷烈化的表现和反复的渲染来表达自己对沉重生命命题的阐释的做法,不仅给读者带来审美上的疲劳,也造成了其作品风格上的滞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