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五四”至30年代“外来者故事”的叙事形式和主题思想
【6h】

论“五四”至30年代“外来者故事”的叙事形式和主题思想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选题概论

二、研究综述

三、本文立意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启蒙者的文化批判

第一节 鲁迅:"铁屋子"外的"孤独者"

第二节 20年代乡土小说流派:理性批判与乡愁乡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革命者的政治诉求

第一节 时代风云画卷——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

第二节 大革命时代的彷徨个体——柔石的《二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传统的复归与重建:从废名到沈从文

第一节 废名:造"桥"与筑"梦"

第二节 沈从文:"乡下人"立场与民族品德重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自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因内忧外患的现实处境,不断接受着外来文明的冲击。传统的文化体制、封闭的文明形态被打破。中国知识分子在不断反思中艰难探寻着民族独立、现代强国的理想之路。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性。与外来文明冲击本土文明的历史背景相对应,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叙事结构——“外来者故事”——它们大多遵循相同的情节模式,即带有现代文明背景的“外来者”,因为各种原因、怀抱各种目的,进入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稳定空间,在目睹和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他们又退场离开。自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在《呐喊》、《彷徨》中创作了一系列的“外来者故事”开始,新文学作家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不断续写着自己的“外来者故事”。“外来者故事”作为一种故事类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历史中反复出现,不断绵延、变异着,其叙事形式和思想主题也各不相同。本文集中讨论从“五四”至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外来者故事”的叙事形式及其思想主题。通过对这一故事类型的历史梳理,试图探究此种故事类型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叙事形式和思想主题。全文包括导论、正文三章和结语五个部分。导论分析了选题意义,回顾了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立意和主要内容。正文三章,以时间线索为纵向对比,以风格流派为横向对比,以点及面,依次讨论了鲁迅、20年代乡土小说流派、左翼文学、废名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第一章分两节,分别讨论鲁迅和乡土小说流派中的“外来者故事”。鲁迅作为现代小说之父,确立了现代“外来者故事”的基本叙事形态,作为“否定式”的“文化叙事”,鲁迅在“外来者故事”中既表达了“文化启蒙”之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启蒙的质疑。20年代乡土小说流派深受鲁迅影响,其“外来者故事”继承了鲁迅“文化启蒙”的主题内涵,但在叙事技巧、思想深度上却存在差距。第二章,讨论左翼文学中的“外来者故事”,指出以蒋光慈为典型代表的普罗作家,其“外来者故事”已经由“文化叙事”转变为“政治叙事”了,但同时也有如柔石那样续写“文化叙事”的左翼作家,显示了左翼文学的丰富性。第三章,讨论废名和沈从文,他们的“外来者故事”延续的是“文化叙事”的思路,只是不同于鲁迅的“否定式”叙事,他们在文化传统的复归与重建中试图以“肯定式”叙事表达新的思想主题,叙事形式自然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后结语部分,总结全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