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探究
【6h】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综述

1. 关于主体性含义的研究

2. 关于主体性教育的研究

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创新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 哲学层面的主体性概念

1. 主体

2. 主体性的含义

3. 主体性的一般特征

(二) 思想政治教育层而的主体性概念

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2.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

3.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主要特点

(三)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研究的理论依据

1.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2. 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

3.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结构及功能

(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结构

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主体性

2.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主体性

3.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主体性

(二)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功能

1. 客观认识和评价受教育者

2. 科学运用和选择教育介体

3. 加工、改造教育环境

4. 改造和提升教育者自身

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因素

(一) 教育者自身原因

1. 对自身主体性认识不足

2. 工作责任感淡化

3. 教育者特定素质不高

(二) 外在环境原因

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尚未得到应有认可

2.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评价制度尚不健全

3. 多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三) 受教育者方面原因

1. 对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认识不足

2. 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消极被动性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途径

(一) 完善教育者自身

1. 强化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

2. 提高教育者的主体性素质

3. 培养教育者的主体性能力

(二)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1.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会地位

2. 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制度

3. 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观

(三) 争取受教育者的理解与支持

1. 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2. 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主体性,普遍认为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发展的人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在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强烈呼唤人的主体精神,人的主体性意识越来越被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服务社会进步和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生活的主体,使之达到个人与社会良性的和谐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的内在心理需求和认知接受水平进行选择以及自我教育的过程又是教育者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同时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近年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被很多学者所关注,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体系,然而大多数学者却忽视了教育者这一重要主体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实效性。因此,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者角度研究教育的主体性,在新时期重视教育者的主体性,促进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具有时代意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结构及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途径四大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该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也是全文的逻辑起点。本部分在探讨哲学层面上的主体、主体性的含义和主体性的特征基础之上,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概念作出了分析,同时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研究此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结构及功能。这是本文的创新点。本部分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主体性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三大形态结构,使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此外,还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功能,这也是应然的状态,即作为教育者则应客观认识和评价受教育者,科学运用和选择教育介体,加工、改造教育环境,改造和提升教育者自身。第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本部分从教育者自身、外在环境方面和受教育者三个角度系统的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原因,为下一部分的优化主体性的途径做了铺垫。第四部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途径。该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理论归宿及落脚点。本部分主要研究优化的途径,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从教育者自身入手,提出了要强化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提高教育者的主体性素质培养,和提升教育者的主体性能力,只有经过意识—素质—能力三方面,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力。其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包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会地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制度,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观,进而从外部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发挥创造客观的条件。最后,争取受教育者的理解与支持,即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受教育者的行为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也从受教育者方面讨论了如何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