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6h】

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育理论

2.中国化

3.教育理论中国化

4.后现代教育理论

(三)文献综述

1.关于中国化的研究

2.关于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研究

3.关于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后现代教育理论概述

(一)后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与发展

1.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

2.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二)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批判现代教育的弊端

2.教育目的:模糊与多元

3.课程:是“跑”而非“跑道”

4.教学:对话与交往

5.师生关系:变化之中求平衡

6.评价:尊重差异与多元

三、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背景与过程

(一)传入中国的背景

1.后现代状况滋生的社会土壤

2.教育全球化所播下的种子

3.教育困境是契机

4.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进程

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3.高涨阶段:2000年以后

四、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途径与表现

(一)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途径

1.翻译介绍后现代教育思想

2.国际交流

3.国内理论探讨

4.实践尝试

(二)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表现

1.教育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转变

2.教育研究热点的转变

3.反对应试教育

4.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5.师生关系逐步平等

6.教育评价多元化

五、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相似的社会文化环境

2.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程度不高

3.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不合

(二)文化因素

1.与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暗合

2.与部分中国文化精神相摩擦

3.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三)理论因素

1.后现代教育理论合理化了“中国化”的研究

2.后现代教育理论本身有缺陷

(四)心理因素

1.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心

2.文化殖民的担忧

3.不同研究者的不同心理诉求

六、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启示

(一)态度上要“崇洋”不“媚外”

(二)反思性地运用

(三)以中西文化交流为基础

(四)多元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后现代教育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波及教育领域的产物,它以极端、激进的色彩在西方学界引起极大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教育理论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教育实践的重大话题。
  本文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在概述后现代教育理论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主张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问题。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背景与教育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后现代状况滋生的中国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它满足了教育理论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解决了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某些困惑。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期和2000年以后的高涨期。通过翻译介绍后现代教育思想、中西国际交流、国内理论探讨、教育实践研究等四种主要途径,后现代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逐步融合,使中国教育发展出现了后现代倾向,并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的细枝末节处呈现出来,具体表现在教育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转变,教育研究热点的转变,提倡素质教育,开展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师生关系逐步平等,主张多元的教育评价这几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理论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共同影响了后现代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启示我们:我国在将其他国外优秀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在态度上“崇洋”不“媚外”,要根据中国教育的现实反思性地运用理论,并且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化进行多元的整合,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