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伴关系与儿童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的纵向研究
【6h】

同伴关系与儿童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的纵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文献综述

1.1儿童的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

1.2同伴关系

1.3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

2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2.2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3.2研究工具

3.3研究过程

3.4数据分析

4结果

4.1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变化

4.2儿童同伴关系的特点及变化

4.3攻击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分析

4.4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与同伴关系的交叉滞后分析

5讨论

5.1儿童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5.2儿童同伴关系的性别差异

5.3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5.4研究不足与展望

6结论及建议

6.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攻击行为在儿童中普遍存在,并与其社会适应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发现,同伴关系与儿童的攻击行为高度相关,但二者之间孰因孰果一直没有定论。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亚类别—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未见有研究。本研究拟采用纵向设计来探讨同伴关系和反应性/主动性攻击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天津市南开区某小学一到五年级138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前后进行了两次数据采集,间隔为8个月。采用同伴提名法来测量同伴关系,由儿童提名本班至少三位最喜欢的和三位最不喜欢的同学,并根据提名结果将同伴关系分为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两个维度。儿童的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行为由班主任通过填写“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来测量。运用交叉滞后分析考察同伴关系(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与儿童的两类攻击行为(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1)儿童的主动性攻击可以正向预测社会影响;(2)反应性攻击和社会影响之间不存在预测关系;(3)社会偏好负向预测儿童的反应性攻击;(4)社会偏好负向预测儿童的主动性攻击。本研究结果说明,考察同伴关系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须进一步区分攻击行为的不同类型以及同伴关系的不同指标。研究结果对揭示同伴关系和攻击行为的因果关系有理论意义,对攻击行为的预防和治疗有实践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