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资本视角下企业裁员“幸存者综合症”的对策研究
【6h】

心理资本视角下企业裁员“幸存者综合症”的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论文结构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论文的创新点

1.4.2论文的难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

2.2心理资本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国内相关研究

2.3心理资本与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综述

2.3.1 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2.3.2心理资本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案例分析

3.1 TY公司的裁员案例阐述

3.1.1 TY公司的内外竞争环境分析

3.1.2 TY公司的裁员机制分析

3.2对TY公司裁员后幸存者进行访谈

3.2.1 访谈方式

3.2.2访谈对象和形式

3.3.3访谈结果

3.3“幸存者综合症”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

第四章从心理资本视角提出解决策略

4.1 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开发

4.1.1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4.1.2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

4.1.3心理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前瞻价值

4.2心理资本干预模型

4.3裁员幸存者的心理资本开发策略

4.3.1 公平合理的裁员策略

4.3.2管理者的有力领导

4.3.3培训支持

4.3.4整合人力资源

4.3.5有针对性地重塑企业文化

4.3.6适当改造办公环境

4.3.7情感支持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5.2.1研究局限

5.2.2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更新和发展,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组织变革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主题。在当下的大环境中,企业应当重组或重组其组织以适应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和全球化的激烈竞争,裁员是企业战略协调的重要途径。作为最直接变革的手段,裁员可以迅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严峻的后续问题。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裁员学术研究的重点是合法权利,心理安抚,再就业援助和企业组织在裁员中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声誉的影响。然而,对裁员后继续留在岗位上人员的心理感受,即裁员的幸存者,及其对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以TY公司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企业裁员的原因、裁员过程,以及幸存者在企业裁员过程中产生的“幸存者综合症”对其心理情况、工作和生活状态的影响,进而探讨运用心理资本干预幸存者综合症的相关策略。最终,结合Luthans在2005年提出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心理资本视角出发,提出“幸存者综合症”的解决策略,即从裁员过程的三个阶段开始,提高裁员过程的公平性,在裁员后重塑企业文化,并增加幸存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决策层与普通员工及时展开沟通、公开信息,增加对员工心理培训的投入,整合人力资源、重修岗位流程,以及改造办公环境,规范化管理办公用品等行动,重视并引导幸存员工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幸存者综合症”的高发期,改善企业裁员后人力资源持续流失的现象。 本研究从心理资本视角出发,关注裁员后幸存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为企业裁员相关研究开辟新的视角,丰富心理资本理论研究。同时,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方面,企业可以从心理资本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幸存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它可以为企业设计更合理的裁员程序,实施更有效的裁员管理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