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翻译报告:从目的论视角看颐和园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
【6h】

翻译报告:从目的论视角看颐和园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报告选题过程

1.2 原文特点

1.3 译前准备

第二章 翻译目的论简介

2.1 翻译目的论的定义

2.2 翻译目的论指导园林景点介绍英译的优点与局限

2.3 翻译目的论对园林景点介绍英译的启示

第三章 目的论在颐和园介绍汉译英中的运用

3.1 景点名称的翻译

3.2 历史介绍内容的翻译

3.3 建筑布局内容的翻译

3.4 文学性语句的翻译

3.5 票务信息的翻译

3.6 联络信息的翻译

第四章 目的论下古典园林介绍的汉译英方法总结

4.1 古典园林介绍汉译英应注意的问题

4.1.1 不可望文生义

4.1.2 重视汉英文化对比

4.2 古典园林介绍的汉译英方法

4.2.1 音译与意译

4.2.2 增添

4.2.3 删减

4.2.4 改写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们大多会选择到中国旅游,来实地感受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其中,中国古典园林和建筑景点是外国游客常选目的地之一,因为中国古典园林和建筑最能展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习俗。因此,做好中国古典园林及建筑旅游介绍的汉英翻译,既有利于吸引外国读者的兴趣,又有利于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本文作者选取翻译目的论作为该类旅游景点介绍汉英翻译的理论指导。费米尔的翻译目的论认为译文取决于翻译目的,这个目的通常指的是交际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译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也就是说,译者的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所谓的“目的法则”。笔者认为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就是在译入语语境中为达到文化交流,吸引译文读者以及传播文化的目的而为目标受众创造文本。而以目的论为指导的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可以使英语读者通过译文产生对旅游景点的期盼,以及对景点文化内涵的理解。
  作者选取两篇颐和园景点介绍文本(一篇是课堂实践,较短,主讲非景点文化的翻译;一篇是课外实践补充,较详细,内容上互补),以目的论为指导,进行汉英翻译。内容涉及颐和园内部园林和建筑的历史以及宗教文化。报告分为五部分:引言(任务描述)、目的论简介、翻译过程描述、实践总结,结语。第一部分讲述报告选题的过程;第二部分简要介绍目的论的内容和它对古典园林介绍翻译的启示。第三部分从六个方面介绍运用目的论翻译颐和园中文介绍的过程,并指出当前已有翻译的不足之处。第四章总结运用目的论在此次翻译中采取的策略。最后为结语,指出本翻译报告得到的收获和不足。
  本篇翻译报告探究目的论在颐和园景点介绍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并总结相应翻译策略,希望对古典园林类景点的介绍翻译能有一定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