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4-乙氧基(磺)酰胺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和抗血小板活性及细胞毒性研究
【6h】

4-乙氧基(磺)酰胺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和抗血小板活性及细胞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2课题研究背景

1.3血栓和血小板

1.4抗血小板药物

1.5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目标化合药物结构的设计与目标化合药物的合成路线

2.1引言

2.2先导化合物与母体环的设计

2.3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4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设计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引言

3.2仪器与试剂

3.3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3.4目标化合物的药理试验

3.5急性毒性试验

3.6化合物的数据表征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引言

4.2目标化合药作用于L929细胞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构效关系(SAR)初步推测

5.2 实验建议

5.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简述了抗血栓药物、人体的血栓发病作用机制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现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依据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了25个新的4-乙氧基(磺)酰胺类目标化合物。所得的目标产物的结构都经过IR、1H-NMR、13C-NMR和ESI-MS光谱确定及表征分析。采用Born比浊法,进行活性初筛。挑选活性较好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在药理实验数据基础上,进行初步构效关系推测。 以苯甲醚与氯磺酸反应生成的4-甲氧基-1,3-苯二磺酰氯产物为中间体,与芳香胺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4-甲氧基-1,3-苯二磺酰胺(PN740-745)。以苯乙醚与氯磺酸生成的4-乙氧基-1,3-苯二磺酰氯产物为中间体,分别和不同的芳香胺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4-乙氧基-1,3-苯二磺酰胺(PN721-739)。 采用 Born比浊法,对所得的目标化合物进行的体外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有10个目标化合物(PN723,PN725,PN729,PN731,PN733,PN735, PN736,PN742,PN743,PN744)具有较高活性;另外8个目标化合物(PN721,PN722, PN724,PN726,PN727,PN728,PN730,PN732)具有的活性与药Picotamide和阿司匹林的活性相当或者略微低一些;还有7个目标化合物(PN734,PN737,PN738,PN739, PN740,PN741,PN745)与药Picotamide和阿司匹林表现出了相反的活性。 经过初步的筛选,共选取了5种化合物(PN723,PN725,PN729,PN731,PN743),并评测了它们的药理活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它们的存在下,目标化合物 PN731的L929细胞存活率普遍高于80%左右。 对药理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初步推测构效关系。苯环侧链上,相同取代基取代不同位置时,其活性排序是:邻位替代﹥间位替代﹥对位替代。不同取代基进行邻位替代的活性顺序是:吸电子基团﹥给电子基团。延长芳胺链中碳个数,有利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