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冯骥才与从维熙八十年代“文革”题材作品比较
【6h】

冯骥才与从维熙八十年代“文革”题材作品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创作轨迹

1.1 急切的控诉

1.1.1被扭曲的心灵的描写

1.1.2身陷“大墙”的知识分子

1.2 情感趋于平和

1.2.1人生哲理的思索

1.2.2血肉凡人的重塑

1.3 历史的记录

1.3.1老百姓的心灵实录

1.3.2知识分子灵魂的拷问

第二章题材选择与艺术风格

2.1 题材范围不同

2.1.1聚焦社会底层人民

2.1.2“大墙生活”的写照

2.2 艺术表现手法不同

2.2.1艺术美与画面效果

2.2.2冷峻悲壮的现实主义追求

第三章历史观及文体选择

3.1 感性创作到理性回归

3.2 从虚构到写实

3.2.1口述史

3.2.2回忆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时期文学是以控诉“文革”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的伤痕文学为开端的,这股反思“文革”的思潮,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有所减退。研究这个时期的“文革”题材作品,有利于理清新时期文学的来龙去脉,对研究整个新时期文学有着重大意义。
   冯骥才与从维熙是最早一批写作伤痕文学的作家,他们的伤痕作品发表后获得广大读者共鸣的同时也引起了文坛广泛的争议。而后他们不断总结超越自我,多篇“文革”题材作品在读者和文坛中相继产生巨大反响。他们是新时期写作“文革”题材作品的两位代表作家。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通过考察冯骥才与从维熙两位作家,从新时期文学之始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一时期的几个时段反思“文革”作品,力图不带私人情感介入并结合时代政治,以从文本中来,又同到文本中去的归纳、演绎法则,把两位作家同一时段代表作品进行横向对比、这一时期两位作家各自的作品进行纵向观察,尝试通过对他们的创作由伤痕的控诉——理性的反思——历史的记录的轨迹的梳理比较,找出两位新时期代表作家在反思“文革”的共同基点上发展形成的历史观与不同的文体选择,以一斑窥全豹,由此把握上世纪八十年代“文革”反思的创作之脉络,体察作品背后那一代作家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对于身处政治与现实裹挟下的文学的艰难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