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系统·功能·翻译文学——多元系统理论研究
【6h】

系统·功能·翻译文学——多元系统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引论

1.1.研究的动机

1.2.多元系统理论

1.3.国内外目前对多元系统理论的探讨

1.4.研究多元系统理论的意义

1.5.研究方法及结构设计

1.6.研究中体现的新认识

第二章多元系统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

2.1.作为源头的俄国形式主义

2.2.埃文-佐哈的多元系统假设

2.2.1.埃文-佐哈的系统观

2.2.2.文学多元系统

2.2.3.文学多元系统的动态分层

2.2.4.文学的系际关系

2.2.5.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

2.2.6.文学的干预

2.3.小结

第三章多元系统理论框架内的翻译研究“范式”

3.1.传统翻译研究

3.2.目的文本取向的翻译研究

3.3.解构“对等”

3.3.1.图里的三元模式

3.3.2.作为理论与描述术语的翻译对等

3.4.描述翻译研究

3.4.1.从规定性研究走向描述研究

3.4.2.以“规范”为核心的描述

3.4.3.研究对象的拓展

3.4.4.描述的方法

3.4.5.描述的目的

3.5.图里的描述翻译研究与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

3.6.小结

第四章多元系统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4.1.多元系统理论的贡献

4.2.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

4.2.1.理论母体带来的困境

4.2.2.多元系统理论的研究框架与翻译的语境化

4.2.3.翻译主体的缺场

4.2.4.翻译规范与主体意识

4.2.5.译文取向与原文取向

4.2.6.描述翻译研究描述什么

4.2.7.“普遍规律”的悖谬

第五章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

5.1.概述

5.2.中国翻译界对多元系统理论的译介、批评与应用

5.2.1.中国翻译界对多元系统理论的译介

5.2.2.中国翻泽界对多元系统理论的批评

5.2.3.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5.3.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的影响

5.4.从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看中国翻译界对国外翻译理论的接受

第六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Itamar Even-Zohar's Publications

附录Ⅱ.Gideon Toury's Publications

后记

展开▼

摘要

该文旨在运用理论述评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多元系统理论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从这一理论的源头、发展进程、贡献、局限以及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等方面,分析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分析中做到: 1、“源”与“流”的结合。从源头出发,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发展和变化脉络做出清晰的梳理,以更清楚地把握它的来龙去脉。 2、点与面的结合、以点带面。以多元系统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为“点”,进一步分析多元系统理论的整个研究框架和思路这一个较大的“面”,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对埃文-佐哈与图里这两位翻译理论家翻译思想的认识。 3、述与评的结合、评述相间。对多元系统理论的描述和评价同步进行。在描述的基础上做出对该理论的评价和思考。 论文由六部分组成: 一、引论。阐述该研究项目的动机、多元系统理论的定义、国内外对多元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课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基本架构以及课题体现的新认识。 二、多元系统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该部分将重点介绍埃文-佐哈如何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基础上建构起理论框架,又如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使翻译文学登堂入“史”、如何实现了翻译观念的转变。 三、多元系统理论框架内的翻译研究“范式”。对比研究传统翻译理论与多元系统理论的研究模式,比较图里的描述翻译学与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重点放在图里如何在多元系统理论与詹姆斯·霍姆斯的翻译学框架下展开对描述翻译研究的探讨,如何实现了翻译研究的重新定向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转变。 四、多元系统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五、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描述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并据此反思中国翻译界对国外翻译理论接受中的价值取向与认识误区。 六、结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