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苏轼诗歌英译比较研究——以许渊冲和王红公译本为例
【6h】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苏轼诗歌英译比较研究——以许渊冲和王红公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Methodolog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Su Shi’s Poems

2.2 Reasons of the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Versions

2.3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2.4 Comments on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TO ECO-TRANSLATOLOGY

3.1 Origin of Eco-translatology

3.2 Basic Connotation of Eco-translatology

3.3 Main Concepts of Eco-translatology

3.4 Translation Assessment Criteria of Eco-translatology

Chapter Four TRANSLATOR’S SELECTIVE ADAPTATION IN PRE-TRANSLATION PROCESS

4.1 Selective Adaptation to the Source Text

4.2 Selective Adaptation to the Needs

Chapter Fiv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IN TRANSLATING PROCESS

5.1 Adaptive Selection in the Linguistic Dimension

5.2 Adaptive Selection in the Cultural Dimens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The Author’s Recent Publications and Research Involved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研究。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跨学科研究日益凸显出其复合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生态翻译学将生态学与翻译学结合起来,借鉴了达尔文的“适应与选择”原则,从“选择”和“适应”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和方法等方面作出了新的阐释,为翻译实践与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构架与视角。
  本论文将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以许渊冲和王红公的译本为例,比较研究苏轼诗歌的不同英译。首先通过对“生态翻译学”、“生态翻译环境”、“多维转换”等概念进行梳理和研究,确定了生态翻译学对苏轼诗歌英译研究解释的可能性;然后通过从“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两大阶段综合比较分析许渊冲、王红公的英译版本。在译者的“选择性适应”阶段,本文主要从译者能力对源文本、翻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适应来分析译者对原文本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在“适应性选择”阶段,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阐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选择。
  通过分析与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四点结论:1、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翻译受翻译生态环境中包含的如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2、生态翻译学为苏轼诗歌英译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指导。3、王红公和许渊冲受其各自翻译生态环境如不同的母语环境、对苏轼诗歌不同的理解力、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做出不同的适应及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译文。4、两位译者在翻译中的“多维转换”侧重点不同,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下的译文没有优劣之分,衡量标准应是是否符合其生存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