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6h】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内涵界定

1.3 研究综述

1.3.1国外关于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综述

1.3.2国外关于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综述

1.4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

1.4.1 文献研究法

1.4.2层次分析法

1.4.3德菲尔专家调查法

1.4.4 问卷调查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证研究

2.1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证设计概述

2.1.1 调查内容及方法

2.1.2 样本容量

2.1.3 数据表现

2.2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的实证设计

2.2.1 国际传媒人才素养的实证设计

2.2.2 国际传媒人才能力的实证设计

2.2.3 国际传媒人才课程设置的实证设计

第三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

3.1 实践过程及特色

3.2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课程设计及学分体系

3.2.1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课程设计

3.2.2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本科学分体系

3.3 试点方案

第四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意义分析及前景展望

4.1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4.1.1 理论意义:基于社会需要分析的人才培养模式

4.1.2 实践意义:具有可推广和可检验价值的人才培养方案

4.2 局限与不足

4.2.1 国内外关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综述获取不足

4.2.2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国际传媒人才实证研究样本代表性欠佳

4.2.3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有局限性

4.3 前景展望

4.3.1 研究跨媒体、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4.3.2 开拓国际传播学专业的全新教学方法

4.3.3 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专业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界定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的内涵,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德菲尔专家调查法拟定国际传媒人才的素养与能力两大指标建构,再通过问卷调查法设计“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问卷,揭示了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双方针对国际传媒人才素养及能力两大指标及课程设置方面的异同及原因,接着将问卷结果应用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其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再设计。最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以及前景展望,并指出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全文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从当前整个传媒生态的媒介融合现象起笔,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关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及国际传媒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研究,最终得出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的内涵界定。接着围绕研究综述,明确研究目的,运用多种方法小心求证,最后列出清晰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是关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证研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设立国际传媒人才素养结构与能力结构两大方面、若干维度,每个维度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因子项,形成媒介融合型国际传媒人才素养及能力指标体系。通过SPSS19.0对指标结果进行因子异同性分析和解释分析,得出学界与业界对于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异同及启示,最终形成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课程设置的实证设计。
  第三章,针对第二章的实证研究结果,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再设计,应用本文的课程体系设计构想,最终形成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为例的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提出了试点方案。
  第四章,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意义及其实践意义分析,并指出本文的局限与不足。最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做出前景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