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研究
【6h】

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时代背景研究

1.2.2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研究

1.2.3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4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研究

1.2.5简评

1.3研究框架及方法

1.3.1研究框架

1.3.2研究方法

1.4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

1.4.1主要贡献

1.4.2不足之处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大学生村官计划概述

2.1.1大学生村官的概念

2.1.2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

2.1.3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意义

2.2理论基础

2.2.1需要层次理论

2.2.2人力资本理论

3.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的现状分析

3.1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报考及任职期间的基本概况

3.1.1LQ区区情简介

3.1.2LQ区大学生村官选聘、培训、绩效考核概况

3.1.3笔者对LQ区开展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3.1.4LQ区受访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的基本情况

3.2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方面的政策概况

3.2.1我国大学生村官的“五大出路”政策

3.2.2成都市大学生村官出路方面的优惠政策

3.3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方面的主要情况

3.3.1面临期满大学生村官的担忧

3.3.2期满未转岗大学生村官的“尴尬”

3.3.3期满已转岗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选择

4.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的问题探究

4.1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出路选择意向单一

4.1.2留村任职面临双重压力

4.1.3难以进入乡镇和市(县)部门领导班子

4.1.4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竞争激烈,难以如愿

4.1.5自主创业困难太多

4.1.6进企业不现实

4.1.7报考研究生优惠政策的取消

4.2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政策因素

4.2.2社会因素

4.2.3大学生村官自身因素

5.解决成都市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的具体举措

5.1前提条件

5.1.1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机制

5.1.2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机制

5.1.3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机制

5.2具体对策

5.2.1政策方面

5.2.2社会方面

5.2.3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

6.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启动以来,具有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意义。但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期实施,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据统计,出路问题是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最担忧的问题,因此,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不仅能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还能建立起整个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
  本文选取成都市 LQ区大学生村官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搜集三种方式,获取了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分析成都市 LQ区大学生村官的出路现状,发现了成都市 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出路选择意向单一;第二,留村任职面临双重压力;第三,难以进入乡镇和市(县)部门领导班子;第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竞争激烈,难以如愿;第五,自主创业困难太多;第六,进企业不现实;第七,报考研究生优惠政策的取消。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造成成都市 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村官自身因素三方面。政策方面原因在于政治经济保障不全面,享受的优惠政策缺乏稳定性,自主创业引导和帮扶力度不够,鼓励企业招用力度不足,继续深造缺乏政策保障,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的职业规划引导乏力。社会方面的原因在于一是就业形势严峻,二是社会舆论导向和社会信任障碍。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的原因包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意识不强,综合能力还有欠缺的地方,服务期间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本文在对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成都市 LQ区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的具体建议,即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选聘机制、培训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为前提,逐步实施三大举措。
  一是政策方面,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物质精神待遇,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村官留在农村任职、通过留村任职“走一批”,引导大学生村官有序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体制、通过体制内“走一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细化创业扶持政策、通过自主创业“走一批”,多渠道挖掘岗位,通过企业、其他基层岗位“走一批”。
  二是社会方面,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的优秀事迹、为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再就业营造良好氛围,同时社会组织应为大学生村官再就业提供支持。
  三是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端正扎根基层的动机,培养扎实的综合能力,服务期内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