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画本源审美下我的创作理念刍议
【6h】

油画本源审美下我的创作理念刍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艺复兴绘画视觉精神的和谐统一

1.1 文艺复兴美术绘画简析

1.2 文艺复兴后期矫饰主义画家简析

1.3 文艺复兴盛期绘画的意义

2 现代主义绘画视觉至上之风

2.1 审美多样性的时代特征

2.2 周杨作品简析

2.3 维也纳分离派画家作品简析

3 现代主义绘画精神至上之风

3.1 审美多样性下的视觉多样性

3.2 周杨作品简析

3.3 架上油画创作的自我审美追求

4 现当代艺术背景下的油画创作

4.1 西方现代艺术的创作宗旨

4.2 “85新潮美术”后中国现代绘画见解

4.3 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之忧喜思虑

4.4 对中国现当代绘画发展的浅见

5 东方审美情怀下的中国现当代油画

5.1 油画“初来乍到”的尴尬

5.2 简述徐悲鸿、林风眠的艺术救亡举动

5.3 中国架上绘画的三大走向

5.4 东方审美情结对中国架上油画的影响

5.5 周杨作品简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视觉审美的第一性和表象性与精神审美的第二性和本质性,是绘画艺术自出现至今都不可颠覆的两大特征。油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大支脉,更是遵守着这一原则。
   然而作为视觉艺术的架上油画发展至今,却出现了两种区分截然的情况:首先,艺术家过分的强调视觉感受,为了满足感官欲望和工艺装饰作用,使作品走向了单一的视觉审美。这种创作原则导致作品缺乏应承载的思想和内涵,作品趋于矫饰和肤浅;其次,艺术家只注重个体观念与主观意识的表达,而放弃了绘画作品视觉审美的第一性特征,转而走向了单纯观念表达的载体,作品视觉体验呈现出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状况。这种创作原则致使作品晦涩难懂,只能通过文本解释或必要的作品说明,才能让观者试着去理解画家所传达的个人审美追求。
   我认为这两者的偏废都是片面而不可取的。尤其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视觉感官的满足还能牵强的认为是美术作品功用之一的体现,那后者的只注重所谓的“道”(且不论这个“道”的真伪高低)即艺术家只注重个人观念表达,而摒弃了“器”即放弃了对画面形式美感这一“载道之物”的关注,这种创作原则的大行其道更让架上油画走向歧途。
   在中国,油画发展大致粗略经历了三个时期。首先,表达宫廷贵族等东方题材元素写实时期(明末至清朝,西方宫廷画师、学徒及油画作坊的皇室贵族油画定制时期);其次,袭承欧洲古典写实技巧并与前苏联社会主义写实主义手法结合时期(民国时代到“85美术新潮”前);第三,油画流派及其风格五花八门,画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改革开放及“85美术新潮”后至今)。
   油画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类别形式,来到东方中国已经百余年。在中国这片土地,中国油画人始终摆脱不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其本土的东方审美情节的对这一“泊来品”——油画的影响。油画的中国精神化、油画民族化始终也是中国油画发展绕不开的命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