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成因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S学校为例
【6h】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成因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S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原因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城乡结合部

1.4.2 厌学

1.5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2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情况的调查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调查问卷的选取

2.2.2 访谈问卷的选取

2.3.1 整体情况统计及分析

2.3.2 家庭方面情况统计及分析

2.3.3 学校方面情况统计及分析

2.3.4 社会方面情况统计及分析

2.3.5 自身方面情况统计及分析

2.3.6 厌学原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及分析

2.4 访谈记录的整理和分析

2.4.1 家长访谈情况统计及分析

2.4.2 教师访谈情况统计及分析

2.4.3 学生访谈情况统计及分析

3 导致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3.1 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

3.1.1 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3.1.2 疏于管和教

3.1.3 对教育的理解有偏差

3.1.4 不负责任的教育态度

3.2 来自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

3.2.1 硬件方面

3.2.2 软件方面较欠缺

3.2.3 教师队伍不稳定

3.2.4 师生关系紧张

3.2.5 课业负担繁重

3.3 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

3.3.1 社会秩序不容乐观

3.3.2 生活环境不够纯净

3.3.3 社会闲杂人员混入

3.3.4 不良思潮蔓延

3.4 来自自身方面的影响

3.4.1 缺少好习惯和好方法

3.4.2 心理不成熟

3.4.3 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

3.4.4 学习基础较差

4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的措施研究

4.1 家庭方面的策略

4.1.1 优化教育环境

4.1.2 改变教育理念

4.1.3 加强家校联系

4.2 学校方面的策略

4.2.1 利用德育阵地,搞活校园文化

4.2.2 打造高效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4.2.3 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4.3 社会方面的策略

4.3.1 加强环境整治和管理

4.3.2 优化和纯净思想风气

4.4.1 虚心请教,改进学习方法

4.4.2 强大内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4.3 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兴趣爱好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特色和价值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愈演愈烈,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学习问题,其中厌学问题成为了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该区域的特殊性,这里的初中生在厌学方面有着不同于城市或是农村初中生的厌学特点,而重视和关注他们的厌学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发现,造成该区域的初中生厌学的因素有四个方面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方面。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等未能在学习上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当地学校由于硬软件的配备不及时,管理理念比较陈旧,校园生活过于枯燥,学生们对学校缺乏兴趣;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出现、治安环境的不稳定等致使了初中生极易图一时的痛快和享乐而陷入困境之中;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初中生,由于他们在学习上缺乏目标,在方法上缺少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导致了他们在学校中找不到存在感,更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和愉悦。这四大因素都给学生带来了影响,导致了厌学。
  立足于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的特点和主要成因,以温江区S学校为例,研究者结合实际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首先,关注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安全有保障的家庭环境,改变父母的教育思想,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其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发挥德育的阵地作用,合理安排课程,减轻课业负担;再次,借助政府力量,净化社会环境,创造积极文明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最后,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强大内心,抵制住不良诱惑,找到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
  总之,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厌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教育问题。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希望能以小见大,挖掘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更为详尽的相关介绍,也为一线的老师们提供一定的教育教学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