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康砖茶渥堆微生物及不同渥堆处理品质成分变化的研究
【6h】

康砖茶渥堆微生物及不同渥堆处理品质成分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文献综述

1.1黑茶渥堆与微生物的关系

1.1.1黑茶渥堆的主要微生物

1.1.2黑茶渥堆环境变化与微生物的关系

1.1.3黑茶渥堆微生物的酶促作用

1.1.4微生物与黑茶生物活性物质的形成

1.2黑茶渥堆与黑茶品质的关系

1.2.1黑茶渥堆与黑茶感官品质的关系

1.2.2黑茶渥堆与黑茶品质成分变化的关系

1.3黑茶渥堆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1.4选题目的及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2实验仪器、设备

2.3实验方法

2.3.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数量测定

2.3.2菌种鉴定

2.3.3优势菌接种渥堆

2.3.4康砖茶原料实验处理

2.3.5四种不同渥堆处理温度变化测定

2.3.6四种不同渥堆处理水分变化测定

2.3.7四种不同渥堆处理品质成分变化测定

3结果与分析

3.1康砖渥堆微生物鉴定

3.1.1细菌的鉴定

3.1.2酵母菌的鉴定

3.1.3霉菌的鉴定

3.2四种不同渥堆处理

3.2.1四种不同渥堆处理温度变化

3.2.2四种不同渥堆处理水分变化

3.2.3四种不同渥堆处理微生物变化

3.2.4四种不同渥堆处理品质成分变化

4讨论与结论

4.1讨论

4.2结论

5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四川南路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叶种类,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南路边茶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渥堆被认为是形成黑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目的是促使粗老的鲜叶原料通过一定程度的渥堆,形成滋味醇和、香气纯正、汤色黄红明亮的品质特征。关于渥堆中化学变化的促使因子及其与黑茶品质形成的关系,大多数观点认为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在渥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并在其代谢过程中或其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胞外酶的作用下,使内含物成分发生转化、降解等,从而形成黑茶特殊的品质。四川康砖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但对四川康砖的微生物的研究很少见有报道,因此,研究康砖茶渥堆微生物及不同渥堆处理品质变化对提高康砖品质和工艺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康砖茶为材料,根据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初步分离、鉴定渥堆中的微生物,筛选出优势菌种,再以传统生产渥堆、实验室模拟渥堆、无菌渥堆和优势菌接种到无菌原料中进行渥堆。实验结果如下: 1.康砖茶渥堆中的细菌为:第一种菌体为杆状,直或接近直,菌落乳白色或黄色,圆形、扁平,中等或小,表面光滑,不透明,革兰氏染色阳性,部分产芽孢,芽孢椭圆形,严格好氧或兼性厌氧等,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第二种菌体为球状,单个或成对排列,菌落淡黄色,圆形、扁平,中等,表面光滑,不透明,革兰氏染色阳性,耐高温,兼性厌氧,初步鉴定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2.康砖茶渥堆中的酵母菌为:菌体为卵圆或椭圆,边缘完整,光亮、粘稠、易挑取,菌落为乳白或奶白色,较大,表面光滑,表面平,不透明,革兰氏染色阳性,有的有假菌丝,兼性厌氧等,初步鉴定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sp.)。 3.康砖茶渥堆中的霉菌为:第一种菌落平坦,卵圆或椭圆,较大,质地为丝绒状,表面呈黑色,有隔膜,有的有孢子囊,菌落反面是黄褐色,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属(Aspergillusniger);第二种为圆形或椭圆,较大,质地为毯状,青绿色,菌落背面为墨绿色,有的有孢子囊,大多有分节孢子等,初步鉴定为青霉属(Penicilliumsp.);第三种为圆形或椭圆,较大,质地为毯状,灰绿色,背面呈乳黄色或橙褐色,需氧等,初步鉴定为灰绿曲霉属(Aspergillusglaucus);第四种为圆形或椭圆,较大,质地为毛绒状,灰白色,有的有孢子囊,耐高温,需氧等,初步鉴定为毛霉属(Mucor)。 4.在对微生物初步分离、鉴定后,数量较多,对渥堆过程具有优良性状的微生物即为优势菌。四川康砖渥堆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假丝酵母属(Candidasp.),黑曲霉属(Aspergillusniger),青霉属(Penicilliumsp.)。 5.康砖茶四种不同渥堆处理的温度变化为:传统生产渥堆、模拟渥堆和接种渥堆处理都是先上升,再回升,在120h到最大值,无菌渥堆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水分变化为:传统生产渥堆、模拟渥堆和接种渥堆处理都在24h前下降,在24~96h相对平稳,96h后缓慢上升,无菌渥堆则一直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变化为:传统生产渥堆、模拟渥堆和接种渥堆处理在48h前上升,48h达最大值,48~72h下降,72~120h基本平稳,120h后下降,无菌渥堆在48h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下降;茶多酚含量变化为:四种不同渥堆处理均一直缓慢下降;氨基酸含量变化为:传统生产渥堆、模拟渥堆和接种渥堆处理先下降,后上升,在120h达到最低:无菌渥堆先下降,再上升,144h达最低;咖啡碱含量在四种不同渥堆处理整个渥堆过程中波动起伏,各渥堆时期含量无明显差异;总糖含量变化为:传统生产渥堆、模拟渥堆和接种渥堆处理24h前下降,24~48h上升,48~96h急剧下降,96~120h上升,再下降;无菌渥堆24h前先上升,再下降;儿茶素含量变化为:四种不同渥堆处理均一直缓慢下降;pH值在传统生产渥堆、模拟渥堆和优势菌接种渥堆处理一直下降,无菌渥堆则变化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