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碱性脂肪酶酵母菌的分离鉴定、诱变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6h】

碱性脂肪酶酵母菌的分离鉴定、诱变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产碱性脂肪酶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分离纯化结果

2.2菌种的筛选

2.3分类鉴定结果与讨论

3讨论

3.1菌株的分离筛选

3.2酶活力测定方法的确立

3.3菌株的分类鉴定

参考文献

第二章酵母菌L30的诱变选育和产酶条件的研究

1材料

1.1菌株

1.2试剂和溶液

1.3培养基

1.4主要仪器设备

2方法

2.1生长曲线的测定

2.2诱变选育方法[2,4,6,26]

2.3酵母L30的产酶条件优化[8~13]

3结果与分析

3.1诱交选育结果

3.2酵母L30-UNN产酶条件的优化

4讨论

4.1菌株的诱变选育

4.2菌株的产酶条件的优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文献综述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前言

1国内外脂肪酶的研究现状

1.1国外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现状

1.2国内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现状

2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2.1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分离与鉴定

2.2产脂肪酶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2.3微生物脂肪酶的性质

3微生物脂肪酶的应用进展

4微生物脂肪酶的产业化进展

4.1产业化现状

4.2产业化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从成都龙泉果园采集的160份土壤样品中,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反复多级分离得到了42个在橄榄油初筛平板上有较好水解圈的菌株,初步的光学显微镜的识别和平板菌落形态的观察比较,发现其中有霉菌也有酵母,由于在培养基中加入了链霉素,所以基本上没有细菌的存在。以上分离到的菌株经过初筛平板上多次划线分离直至纯种。  分离到的42个菌株再次在初筛平板上划线并用无菌牙签点种,对平板上出现了较大水解圈的菌落测定其水解圈和菌落直径(mm),发现十几株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之比(D/d)大于1.5的菌落。将这些(D/d)比值大于1.5的菌落细胞活化后进一步用电位滴定法(用橄榄油乳化液作底物)测酶活复筛,得到其中有12株在40℃、pH9.0条件下酶活达到40U/mL,经过几次的反复传代并且在pH9~9.5的条件下测发酵上清液的酶活,其中L30酶活最高达到了63.3U/mL,并且传代性质稳定,同时也证明该菌株所产脂肪酶是一种碱性脂肪酶。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和菌落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以及该菌株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特征的分类鉴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半知菌亚门,芽孢菌纲,隐球酵母目,隐球酵母科,假丝酵母属(Candida)胶淀粉假丝酵母(Candidaamylolenta)。以酵母L30为出发菌株,进行了常规的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的诱变,在常规诱变的基础上又利用了其代谢的结构类似物琥珀酸纳处理和能增加细胞透性的制霉菌素作用进行了高产菌株的选育。经过几轮上述过程的处理和筛选,得到了7株在初筛平板上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之比(D/d)比出发菌明显提高的酵母,进一步测酶活进行了复筛,挑选出一株酶活达到94U/mL的酵母菌L30-UNN,经过6次连续的传代测酶活其遗传性能稳定。以L30-UNN作为发酵产酶条件研究的起始菌株。对酵母L30-UNN进行了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实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