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从一例泛发性红色毛癣菌病患者6个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
【6h】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从一例泛发性红色毛癣菌病患者6个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红色毛癣菌的鉴定和分型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红色毛癣菌是最重要的皮肤癣菌之一,常侵犯人的皮肤、指(趾)甲,其引起的皮肤癣菌病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传统的红色毛癣菌的鉴定依据形态学和生化特性,某些不典型株不产生红色色素时,与须癣毛癣菌难以鉴别。红色毛癣菌在传代过程中容易丧失或改变某些表型特征,给鉴定带来诸多困难。形态学和生化鉴定不能解决复发、再感染和多部位感染的问题,在种内分型时也缺乏稳定性。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鉴定、分型方法来适应临床诊断的需要。 目的:将传统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鉴定和分析从一例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6个不同部位分离的6株红色毛癣菌,以确定该患者6个部位是否为同一株红色毛癣菌的感染,从而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方法:用形态学和生化方法初步鉴定6个部位的致病真菌。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6株致病真菌的基因组DNA,利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其ITS区,通过测序和序列对比从基因水平再次鉴定6株致病真菌。根据RAPD技术和Trs-1/Trs-2区扩增产物判断6菌株的异同。 结果:改良氯化苄法成功提取6株丝状致病真菌的基因组DNA。ITS区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证实6个部位分离的致病真菌全部为红色毛癣菌。RAPD将6株红色毛癣菌分为4型。Trs-1区扩增产物证实6株红色毛癣菌中有3种不同的菌株。 结论:改良氯化苄法是一种可以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的真菌DNA提取方法。利用ITS区可以将红色毛癣菌鉴定到种的水平。RAPD技术可区别不同的红色毛癣菌菌株。红色毛癣菌的Trs-l区在菌株间有差异,可以作为种内株间鉴别分型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