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建生态和谐——生态批评视角下的《黎明之屋》解读
【6h】

重建生态和谐——生态批评视角下的《黎明之屋》解读

代理获取

摘要

斯科特·莫马戴是现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奠基者,其代表作《黎明之屋》自1968年出版后便在美国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该书于翌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宣告了“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批评家们从不同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然而对作品的生态主题少有提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主人公阿贝尔的身份认同危机进行解读,从而揭示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了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及其文学发展史,将国内外对美国印第安文学及《黎明之屋》的研究状况作简要梳理,并进而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生态批评的理论框架和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视人类为自然的一部分,并主张人类应同自然建立和保持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它们都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人类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准则。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分析部分。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黎明之屋》进行解读,不难发现阿贝尔历经身份认同危机的根源所在。阿贝尔一直在两个不同世界的夹缝中生存:一个是象征现代文明的白人社会,另一个是象征部落文明的美国印第安保留地;一个视自然为人类征服和利用的对象,另一个视自己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视印第安人为“未开化的野蛮人”,并千方百计地对他们进行同化,另一个主张文化共存,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正是阿贝尔在白人社会的遭遇和他们对土地、动物和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他的身份认同危机。最后,阿贝尔回到了保留地。在部落丰富的生态文化影响下,与大地由分离到融合,对动物由肆意毁灭到尊重,与族人和部族由疏远到重新融入,在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找到了自我。
   阿贝尔的回归之旅展示了印第安人对自然和社会极为深刻的生态见解。在生态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把印第安人视为现代人的生态楷模一点都不为过。虽然现代人不可能回到印第安人曾经的生活状态,但人们可以从他们的生态智慧中获得一些启发,以指引未来的发展之路。
   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本文探究作品中蕴含的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丰富的生态文化,从而避免将批评思维局限于二元对立的模式中,避免将文学作品视为斗争的载体;本文不仅探讨印第安人对自然的生态关怀,而且探讨他们对社会的生态见解,从而有助于生态批评的深入发展;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黎明之屋》,能为解读其它印第安文学作品提供参考;最后,本文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