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公益广告之觉知和教育效果:——以交通安全公德为例的心理学研究
【6h】

电视公益广告之觉知和教育效果:——以交通安全公德为例的心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综述

1、公益广告的定义和特征

1-1定义

1-1特征

2、公益广告的历史回顾

2-1公益广告的原始形态

2-2公益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3、关于公益广告的研究

3-1国外对公益广告的研究

3-2我国对公益广告的研究

二、电视公益广告之觉知和教育效果:——以交通安全公德为例的心理学研究

1、问题的提出

2、方法

2-1被试

2-2刺激材料

2-3量表

2-4问卷

2-5研究步骤与资料处理

3、结果

3-1关于交通安全公德的情况

3-2对情境故事的投射结果:电视公益广告的干预效果

3-3在问卷上的反应结果:四种电视公益广告的干预效果

3-4对PMSV量表的进一步分析

4、讨论

4-1关于交通安全公德的情况

4-2关于电视公益广告的干预效果(一)

4-3关于电视公益广告的干预效果(二)

4-4影响公益广告觉知有效性的相关因素

4-5关于PMSV量表的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7、参考文献

8、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和信息传播形态,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外非常重视对公益广告的研究,尤其对公益广告的播出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公益广告也日益受到重视,主要侧重于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比如研究它的社会价值、它对青少年的道德教化作用;或者纯粹从广告的角度,探究公益广告的创意、制作等。但迄今还鲜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公益广告进行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本研究针对这一情况,从心理学角度对电视公益广告效果进行探究,期望得出有价值的成果,以丰富我国的公益广告研究,并为制作有效的电视公益广告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丰富相关学科的资料。 本研究以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为例,探究公益广告的觉知和教育效果。研究使用了动漫、恐惧、普通人和主持人四种形式的公益广告刺激材料,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生四个学龄段青少年为被试,修正了国外PMSV量表并运用于调查问卷中。 本研究发现:(1)当前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公德有待提高;(2)真实性因素是提高电视公益广告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3)在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中,恐惧诉求是提升觉知程度的相对更为有效的呈现方式;(4)针对不同学龄段的青少年应考虑播放不同形式的电视公益广告才能达到预期的说服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